賢學女生 備戰DSE毋忘街站 自修生每日讀10小時 重考立志做記者

賢學女生 備戰DSE毋忘街站 
自修生每日讀10小時 重考立志做記者

【本報訊】港版國安法掀起海外升學兼移民潮,有應屆文憑試考生歷盡社運高低後,決定留守香港。有考生因參與反送中浪潮致文憑試失手,但未曾言悔,今年重考。亦有考生開考前夕仍抽空參與街站,呼喚公眾關心時政、勿忘在囚抗爭者。

記者:羅智堅

本屆文憑試首科將於4月24日開考,距離開考不足一個月,學生組織「賢學思政」成員Kay仍參與街站活動,為在囚人士收集生日信。她認為賢學思政的工作與社會大眾相關,比文憑試更重要,「好多人成日都話香港人自私,但我覺得呢樣嘢應該要改。因為當越嚟越多人挺身而出嘅時候,你就可以慢慢咁改變一啲嘢。」

2019年反送中浪潮令新一代不再政治冷感,Kay當時也是校內關注組成員,曾呼籲同學罷課明志,她自然成為校方眼中釘。去年反送中抗爭一周年前夕,多區快閃示威,Kay的同學在現場附近被捕,校方其後指控她煽動同學上街,將她趕出校。

無悔抗爭 「課堂上唔會學到」

Kay隨後轉校繼續學業,學習氣氛未如理想,突然轉換學習環境也影響身心,「每日返到學校就係面對一堆陌生嘅面孔,一班唔出聲嘅人,同我想像中嘅中六生活好唔同」,加上持續逾年的疫潮打亂學習節奏,如今她只期望取16至18分。

雖然社運影響學業,但她堅持,若上天再給她一次機會,仍會選擇投身其中,「我諗成場社運經歷到嘅嘢,都係書本上、課堂上我哋唔會學到嘅嘢。」

她在街站親身接過「12港人案」被告廖子文父親的親筆信,至今難以忘懷那種震撼,「就算𠵱家賢學思政做唔到啲咩,但(我們)會盡力做得就做。」

苛政之下,Kay同樣閃過移民念頭,想過赴美或台升學,但幾經思索後終決定留港。她擔心不適應孤身漂泊,也不捨香港的人和事,「啲人成日都話香港好細好悶,做唔到啲咩,但真係叫你離開個地方嘅時候,大家都會唔捨得。」

今年以自修生身份重考的施欣,比Kay更早關注時政。她初中時已透過閱讀新聞關心社會議題,其後修讀通識科培養論證思維,過去數年不時投稿報章或網媒月旦時政。不過,立志入讀大學新聞系、將來成為記者的她,去年文憑試成績未如人意。

施欣解釋,前年的反送中抗爭,她的心神幾乎只專注於社運。每當周末遊行與示威過後,她翌日上課都往往無法平復思緒。原先有信心的通識科,也因準備不足及時間分配有誤,去年只取得2級。

不過她未因此後悔,留港升學當記者的決心更有增無減。今趟她更專注應考,早已習慣疫情反覆及公共自修室長期關閉,應試壓力比去年少,平均每天在私營自修室埋頭苦讀8至10小時。她有心理準備大學畢業後香港新聞業的境況將更壞,但堅持留在香港做記者見證香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