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權宣佈「完善」選舉制度法案,立法會直選減至20席,參選要取得選委會提名票,經資格審查委員會篩查、國安「打豬印」入閘,選委會變成香港權力核心,還有5票超區功能組別被取消……或許很多人已懶理改動詳情,事實上二千多位人大忠誠廢物撳掣那刻,已宣判香港真正的選舉死亡。港府現在只是奉命完成「喪禮」餘下儀式,敲經唸佛或安息禮拜也好,快快完結民主派議會之路。下一步是立法會按國家意願三讀通過法案,在棺材上打最後一口釘,然後香港選舉的墓誌銘寫着:「生於英殖時代,卒於2021年(國安法生效後);五馬分屍,死狀恐怖且荒謬。」陪葬品很多,多元聲音、說不的自由等等,落葬前放一本《基本法》在棺材上,禮成。
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北島有一首詩《回答》,開首兩句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記得大約10年前李怡先生在專欄有過這樣的演繹:「我原認為香港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卑鄙不一定通行無阻,高尚也應受鼓勵,至少不應總是碰壁,不至於『死定』。但看到特府與建制派的公然卑鄙,而且毫不掩飾,於是想到這兩句詩。愛護香港的人誰也不想香港變成這樣。」可惜的是,今日香港在一群愛國者蹂躪下,卑鄙已通行無阻,高尚更被扭曲成持刀斬人的「情操」。當年這篇專欄的時空,大約是立法會「五區總辭」補選後,時任特首曾蔭權曾公開表明他與其政治團隊一律不投票,放諸今日社會,這將是一項可判囚3年的罪名。
香港選舉墓誌銘除了交代生死時間等基本資料,也應有些被「分屍」的死因解說:
一、被拆骨。選委會中最貼近普通市民的代表,即第四界別原有的區議員117席,一下子被全廢,以一眾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防火委員會等代表取代。
二、被顛倒。本身已是小圈子組成的選委會,增加300人,照舊主宰特首選舉外,在立法會中竟突然有40席,成為最大勢力,連參選立法會人士都要先從選委會各界別中各取2張提名票才可入閘,想當議員或特首全部要向這群人乞票。
三、被滅聲。醫學會、大律師公會變成各自僅得一票,教育界的教協及社福界的社總,更是一票都無。醫學界、衞生服務界合併為醫療衞生界,高教界和教育界亦被合併。體演文出界中,團體選民包括記協等8個新聞組織被刪走。
四、被灌水。選委會新增的第五界別有如一個中央選舉指揮支部,全國人大、政協有190席當然委員外,5個全國性團體包攬其餘110席。
五、被威嚇。政府修訂荒謬法例,任何人藉公開活動煽惑他人不投票、投白票或廢票即屬違法。新增資審會為參選人「驗身」,成員由特首委任,委員會決定不得提訴訟;林鄭月娥如要連任,她委任入資審會的人,日後負責審查她自己及她的潛在競爭對手。
回看一下香港選舉被判死之前,政權一連串為人大出手造勢的鋪排。去年先DQ四名公民黨議員參選資格,再借疫情延後原定9月的立法會選舉,並不斷抹黑前年當選的民主派區議員「只搞政治」。至今年初大搜捕初選相關人士,未審先囚,營造「監獄內呢班人藉選舉奪權搞亂香港」的說法,加上落實愛國者治港的聖旨,令到人大「完善」選舉制度在愚民眼中變得理所當然,更要歡呼謝恩。
無論如何,「死者」已矣,有人哀悼,有人憤怒,同時有人找「兇手及幫兇」。立會前主席扮中立說:「係你逼佢,佢先殺你㗎咋!」這根本是為「兇手」說好話;當然一定有人會說:「我一早同你講,叫你袋住先啦,咪唔會搞成咁囉。」這類似Blaim the victim的邏輯,不提也罷;很多人都會說「如果點點點」,這也是正常的事後分析,但大家都知道,世事沒有如果。
國安大法封殺街頭抗爭,「完善」選舉斷絕議會之路,形勢壞透,但心不能死,不是說參選之心,而是爭取公義、民主自由之心志不可被極權磨滅。我們看到囚牢內的人也保持着希望,牆外的人更不能絕望。記得北島的《回答》有另外兩句:「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瀕臨絕望之中,人心不死,就會找到出路。
世界太灰,要散發多些正能量,今次「完善」制度起碼促成一個「進步」,下年「忠誠的廢特選舉」當選人,得票應肯定過千,不再是689、777票,香港終於出到一個千票特首了,普選近了。
無 道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