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仁是一個怎樣的人?讓我感受最深的,必然是他每年父親節(即吳思諾父親吳明欽死忌前的星期天)到歌連臣角拜祭我爸爸的身影。跟他一起的還有一班屯門街坊和民主黨中人,他們每一年都會在墓碑前,向父親交代香港民主進程,並說:「如果你還在,那就好了。」爸爸過身已差不多30年,但他們仍然風雨不改,堅持每年探望,實在讓我非常感動。
認識何俊仁多年,有幸目睹過不同領域的他:參與政治和社會運動的他、處理法律工作的他和日常生活中的他。相信大家對從政的他有較多認識,藉此機會描繪一下從事法律工作的他。
「咳咳」 (對,何俊仁有自己獨特的咳聲 ),「噢,原來何律師回到律師樓了」,這就是當年我在何謝韋律師事務所做實習生的最深印象。有幸到他的律師樓實習,卻沒太多見到他的機會,因為他那時仍是立法會議員,在外工作非常繁忙,但我仍然實習得很開心,因為那裏的氣氛跟其他律師樓,截然不同。
何謝韋的律師有一種很強烈的使命感,大多希望透過法律工作服務社會,並以法律為志業。在那時候,「為公義」的律師樓不多,何謝韋正正為有這種熱情的律師提供獨特的環境,讓他們可以處理一些人權案件,從中爭取社會公義,並自由地從事義務法律工作和參與社會事務。這間律師樓,大概反映着何俊仁的個人信念吧。
成為大律師後的我,有更多機會跟何律師合作,當中不少都是「為公義」的案件。電話響起,他會跟我說:「Senia,有單嘢想搵你幫手。個客好慘,我們開會傾傾吧」,聽他講述案情的過程中,我總不禁留意到他眼中的那團火。他跟我說的好像不只是案情,而是對不公義的不滿:「這實在太過份,我們不能袖手旁觀!」而他最看不過眼的一件事,就是低下階層因缺乏法律知識又缺錢打官司而被當權者欺負、被大財團剝削,相信這是他堅持要走進社區接觸街坊,做免費法律諮詢的原因。
多年來以法律捍衞社會公義的他,這次卻要面對法律的審判。在我而言,實在感到非常難過,但他卻好像欣然接受。他的眼中始終是閃着一種對公義、對民主的熾熱追求。於他而言,為民主付出,是應有之義。或者,這就是我最確實地認識的何俊仁:香港的事,民主的事,他人的事,永遠都比他自己重要。
註:吳思諾(Senia)是已故民主派「三料議員」吳明欽(1955-1992)女兒,現任大律師、民主黨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