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港專家怕貶科興 不滿政府硬銷 打針者1/3被迫 1/3獻媚

經濟學人:港專家怕貶科興 
不滿政府硬銷 打針者1/3被迫 1/3獻媚

【本報訊】本港武漢肺炎疫苗接種率偏低,特首林鄭月娥將責任推給黑暴及傳媒誤導。國際政經評論刊物《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表分析文章指出,本港不少防疫專家都對政府以政治任務方式硬銷國產科興疫苗有意見,但因害怕國安法而噤聲。文章匿名引述本港公共衞生專家指出,香港打科興的人,有三分一是被迫,另三分一是為了討好中央。

新一期《經濟學人》發表題為〈中國迫港人接種國產疫苗〉(China presses Hong Kongers to accept a Chinese vaccine)的文章指出,香港的疫苗接種計劃在推出時已十分政治化,國產科興疫苗未有公佈第三期臨床數據,保護效能也比其他歐美疫苗低,但獲香港政府高度重視。

討論國貨怕觸犯國安法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福田敬二表示,政府並無要求委員會將科興的效能與BioNTech(BNT)等其他疫苗作出比較。

至少三名公共衞生專家向《經濟學人》稱,香港不少專家都關注政府推銷科興的手法,但不敢公開表達意見,各人都擔心討論國產疫苗的效能將不利於事業前景,甚至可能觸犯國安法。文章匿名引述本港一名醫學專家表示:「政治人物全部打科興,醫學專家就全部打BioNTech,這告訴你甚麼?」

文章指出,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上月中公佈,會對已接種中國製疫苗的簽證申請人提供便利,令不少在中國內地有生意的商人都被迫接種科興。一名公共衞生專家直指:「三分一接種科興的人是被迫,另三分一人是為了討好某方面以獲得個人好處,餘下三分一人是純粹想打疫苗」。

質疑防疫政策跟從內地

《經濟學人》續指,由去年疫情開始,特區政府都給予市民一個事事聽命於中央的印象,例如去年12月高層官員到深圳,回港後即效法內地實施圍封小區的防疫方式。而親北京的建制派又不獲市民信任,娛樂圈的名人為了中國市場而紛紛表態支持中央,在不少人心中已聲名盡喪。去年實施國安法後,香港公民社會飽受摧殘。民主派不少人不是入獄就是已流亡海外,社會上再無具備足夠公信力的人物,可說服公眾消除對疫苗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