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迹穿越牆壁 療癒人心

筆迹穿越牆壁 療癒人心

【送暖高牆】政權千方百計禁絕異見聲音,並用嚴刑峻法作威嚇,但越要人民噤聲,越令不滿和憤怒升溫。牆內的手足,這戰鬥,我們必會跟你們繼續堅持。

有心人留意到今天是慢必生日,致函送上祝福;多次來信的讀者分享觀察,看到在囚手足「轉身」,正用各樣方法告訴大家,仍在堅守理念。

我仍孤身 但不寂寞

Jimmy︰

獄牆隔絕人與社會的連繫。我入獄一個多月裏,發生了很多大事,47+12+9+數不清的人。我只能從無表情的報章得知這些「發生了」但缺乏生命力的資訊,沒有網絡熱度和留言,沒有朋友為此事產生共通的情感,我未能為這種社會共感的哀傷而哀傷。這無形牆壁比物理牆壁更清晰地告訴自己坐緊監。

47(人案)時,荔枝角山頭上排滿記者。我想盯着記者們,那蘊含着社會關注度的影子。我盯着那幢建築,那排窗戶,他們就在哪裏。2月曾於探訪室與朱凱廸相遇,他向手足向探監師打探水飯房的生存環境,他那份不安,不就跟每個人都一樣嗎?頓時驚覺我擅自把他們想像成巨人。他們把希望留給社會,然後獨自走進盒子般的無形牆壁內。一定很孤獨,一定很孤獨。

過界壁屋後,從無溫度的報章又得知不斷「發生了」,又出現更多的人。孤獨的我也曾無法生吞那份哀傷,是香港人寄我充滿體溫的筆迹,告訴我彼此仍然互通着情感。雖然於無形牆壁內的我仍是孤身一人,但並不寂寞了。

筆尖是能穿透無形牆壁,請繼續寫信給所有的人。

一同呼吸共命運

社工劉家棟

「漫畫是送給你,小編會記住你每句說話,也感謝你教導我為何「堅守公義」,為我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 ——尹兆堅的小編

這回合你幫我們頂住了

親愛的尹生:

尹生,你好嗎?想着也覺奇怪,以前一通電話,一個訊息,就可以即時找到你,現在卻要執筆寫信,還不知要經過多少天,才能把自己想講的話帶給你。

相比起其他同事,我跟你共事的時間不長,但在社會氣氛最差的時間加入尹兆堅團隊,這段時間經歷的事,是苦的,是不容易的,但得你在身邊扶持和教導,這些苦卻成了我人生上重要的學習經歷。

雖說有多年報館工作經驗,報館節奏急促和逼趕,本以為自己已練成了一身好武功,對議辦的設計工作可以應付自如,但做過才發現⋯⋯根本是兩碼子的事!剪片、做文宣、拍攝、管理網絡平台、回覆街坊查詢,工作永無止境的無限loop,工作量相比起之前,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身邊不少朋友問我為何不放棄這份工作,薪金低,工作量又多,但我總會笑言:「因為尹兆堅值得幫。」我深信其他同事也跟我有一樣的想法,所以至今仍努力不懈, 鍥而不捨完成你交帶的工作。

老闆,感謝你不是一位鎂光燈下的議員呀!不論是鏡頭前後,你一樣務實貼地工作,所以你常笑說自己很慘,很多時做了都無人知道,但你知道嗎?自你還柙後,尹辦同事不停享受着你一直累積種下來的果:因為你,馬拉松審訊當日,因為外面情況混亂,我們不敢離開法院食飯,幾天下來,我們的晚餐都是東北葵黃店餐廳自發為我們送來三文治、炒飯;因為你,我們外出街站都有人送來飲品,為我們打氣;因為你,每每尹辦有事情需要幫忙時,各位街坊或團體都踴躍舉手;因為你,尹辦在艱難時刻,仍能享受着美果。

還記得有次街站活動,在午飯時,我問你:「你有冇後悔過做議員?」當時你答我:「不能問後不後悔,我會說揀了一條自己覺得正確嘅路,所以要努力走下去。」堅守公義這條路不易行,在馬拉松審訊第二天結束,我拖着疲憊的身軀躺在床上問身旁的丈夫:「為何要他們承受這些?」腦海閃過你們在坐滿犯人欄內外的一幕,說着,哭了。丈夫摸着我頭答道:「因為他們愛香港,這回合他們幫我們頂住了。」

「我好L鍾意香港」,但因為你愛香港,所以才會一直堅持,也因為你的堅持,很多街坊因而得到了幫助。漫畫是送給你,小編會記住你每句說話,包括你說:「手瓜起腱,硬骨頭,撐得住!」感謝老闆的付出,也感謝你教導我為何「堅守公義」,為我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

尹生!撐住!

尹兆堅的小編

「4月16日是你的生日,在此給你送上祝福,大家也很掛念你,願一切安好。」 ——Queenie

信你仍滿有力量

慢必:

你好!這些日子沒有你為快必報告近況的「最快消息」;自你還柙後,要感謝蘇浩主持的「快慢奸爸爹」。明白你跟快必有不同的策略,你的近況已不能於大眾媒體收到,但我相信你仍是滿有力量。如果維基資料正確,4月16日是你的生日,在此給你送上祝福,大家也很掛念你,願一切安好。

身在外但心在港的Queenie

音符再弱亦有迴響

二佰港士︰

社會上引為美談的「華麗轉身」落不到你們身上。我只看到你們的「貼地瞓身」忠於自己的信念。你們當中許多更是除下平日上班的高跟鞋,光亮的皮鞋,拋掉西裝、套裝轉身席地而坐,只是為了民主、公義、自由的表達。但如今各位更要穿上膠拖,整日忙着機械式地貼郵票,規律刻板地生活。何等浪費!

報紙上的專欄停寫,網媒的廣播取消,辭任議員,辭去公職,失去職務,未能照顧家庭,一切一切原來的工作、服務、責任都停頓、剝奪了。大家都欷歔痛惜。

現在定下神來,大家看到你們又轉身了,用畫、用手勢、用書、用文字、用歌詞、用親友的傳達,各式各樣的方法,告訴我們堅持信守自己的理念,如余麗文所說︰「在陰霾中找光,在無語中找歌。」就是張美君博士所指一個微弱的音符在樂韻裏震盪亦有迴響!你們的奏鳴壯麗!我們怎不感動領會!

書情者敬上

讀者電郵請發送到[email protected],或來函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8號《蘋果日報》編輯部送暖高牆逢周一至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