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大型超市大發疫症財後,再擸政府約7億元的保就業補貼,但還不心足,疫市下繼續大幅調高基本食品的價格,無視基層家庭生活於水深火熱中。消委會公佈去年超市價格調查,發現兩間超市貨品的平均售價逆市上升,近六成半貨品價格升幅更高於通脹,當中罐頭食品售價飆升近兩成;食米售價亦連續3年上升。有政黨批評,超市在公帑支撐下仍賺盡,「day 1開始就唔應該畀超市攞保就業」。
消委會檢視百佳及惠康共230項貨品的總平均售價,發現去年經濟低迷下,相關貨品售價竟仍較前一年上升1.9%,當中近六成半即147項貨品的價格,升幅更高於通脹,去年通脹水平僅0.3%。13類貨品中,罐頭食品總平均售價升幅最高,達19.9%,尤其罐頭肉總平均售價升幅最顯著,長城牌火腿豬肉198克加價最多,達32.7%。
升幅第二高為麵包╱蛋糕╱麵包醬,去年總平均售價上升6.4%,其中包裝蛋糕組別升幅最高達13.3%,嘉頓雪芳蛋糕(朱古力味)60克、嘉頓迷你瑞士卷(檸檬味)56克及莎莉蛋糕(原味)300克平均售價錄得逾一成升幅。
港人疫情留家最愛的急凍食品,去年總平均售價上升5.4%,東東鮮蝦雲吞皇10粒170克加價達19.9%;四款急凍肉類中,三款平均售價上升逾10%,丹麥皇冠丹麥豬肋骨去年加價13.5%。而糧油食品去年超市總平均售價上升3.4%,當中食米去年總平均售價升4.7%。九款食米中,七款平均售價過去三年持續上升,去年升幅最高為金象牌頂上茉莉香米5公斤及8公斤裝,分別升12%及9.1%。
本港去年爆疫,一度出現口罩、食米及消毒用品等搶購潮,兩大超市在疫市下賺大錢,之後政府因應疫情推出保就業補貼計劃,惠康和百佳雖在疫情中發大財 ,但仍申請計劃,並共獲約7億元補貼,惹來各界炮轟,政府其後下令超市要將至少一半補貼回饋市民,惟兩大超市僅推出貨品凍價半年或搞大抽獎,拒絕直接減價。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民主黨消費者權益政策發言人袁海文批評超市賺到盡,事件更反映政府公共理財欠審慎,「成件事好荒謬,day 1開始就唔應該畀超市攞保就業」。他不滿糧油食品高過通脹令市民無法受惠,促超市直接減價,「出少啲眼花撩亂嘅優惠價、特惠價」。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超市是疫市下少數業務上有增長的行業,「喺咁艱難嘅時期,係咪應該攞保就業計劃呢?定價格上調整呢?我哋希望超市能夠同市民共度時艱」。她又批評超市解釋個別食品來貨價貴引致價格上調,但入口商並無回應,因此無從找到價格在哪一方面上升,提醒市民購物要格價。
百佳表示,疫情下原材料、運輸、勞工等成本上升,令部份供應商上調來貨價,強調整體升幅實質較調查少。惠康則指已延長「日日有低價」計劃至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