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施丹防守美學置紅軍死地

特稿:施丹防守美學置紅軍死地

施丹(右二)在短短六年的執教生涯中,第4次帶領皇家馬德里殺入歐聯準決賽。他在今戰的部署受盡外界讚賞,出色的防守體系令利物浦完全在主場「熄火」,但另一方面,紅軍「埃及文明」三叉戟不復當年,亦是箇中關鍵。

一如外界預料,施丹今仗穩守行先,其部署奇招在於右路的變化,由於盧卡斯華斯基斯在國家打吡受傷,在右閘位置用上中場費達歷高華維迪客串,儘管華維迪沒有在大戰中踢過這個位置,恐有失位情況,但施丹將計就計,將他的陣式調整在4-3-3及5-3-2之間,當中關鍵就是將今場當選官方最佳球員的卡斯米路,移後去補禁區內人腳不足的弱點,而因時而變陣為五後衞,反令利物浦兩閘的安德魯羅拔臣及阿歷山大阿諾特,更難上前場與「埃及文明」作呼應。

當然,在首回合極具創造力的兩大老牌中場莫迪歷與卻奧斯,今場得到指令後專注防守多於策動進攻,一直在己方禁區前活動,堵塞紅軍中路地面入滲,這也使全場要兼任中堅及防中角色的卡斯米路壓力大減,當中根據統計網站SofaScore所列,卻奧斯就在比賽中作出4次鏟截及1次斷球,可見其防守數據非常突出。

施丹的部署固然應記一功,但利物浦的進攻,已不是2年前在4強可反勝巴塞隆拿並在決賽封王的那支球隊,「埃及文明」威力幾乎不再,當中沙迪奧文尼與羅拔圖法明奴今場演出仍然低迷,前者接應傳送時不到位,後者更多次交失球,只得起腳四次的穆罕默德沙拿尚算有點功架。當然,紅軍仿彿因過去2至3年已耗盡不少體力,整個體系不再奏效;最重要當然是早前謎之下滑,連場敗仗下感覺失了信心,戰意不復再。

文:盧卡東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