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特首董建華在2003年欲強推23條立法,結果引來全民反對,當時多名香港法律界重量級人物,包括余若薇、梁家傑、陳景生、陳文敏、戴大為及湯家驊等成立「二十三條關注組」。隨着立法最終擱置,二十三條關注組及後改組為「45條關注組」,以爭取落實2007年及2008年雙普選為目標,成為公民黨的前身。
「45條關注組」其後參與2004年立法會選舉,派出余若薇、吳靄儀、梁家傑和湯家驊四人出戰,全部成功當選,成為民主陣營內一股新興勢力。當時中聯辦更主動約見四人討論雙普選及23條立法等議題。「45條關注組」其後向組黨之路出發,最終在2006年3月正式創黨,並由已成為立法會議員的余若薇任黨魁,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主任關信基出任黨主席,連同當時新加入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及譚香文,公民黨以六名立法會議員成為議會內舉足輕重的民主力量。
首任黨主席關信基當時曾表示,會致力與中央溝通,相信中央不會視他們為敵人,但經歷公民黨2010年發起五區總辭變相公投,派出兩人參選,該黨被北京視為眼中釘。民主陣營內公民黨亦裏外受敵,傘運後本土思潮崛起,公民黨陷入面目模糊困境,跟本土派關係緊張,之後創黨成員湯家驊亦不滿黨路線退黨自組「民主思路」。到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民主陣營更被北京判上死刑,公民黨成為北京最重手打擊對象之一,除多名黨員被DQ外,更因參與初選而被指違反國安法,多人均被拒保釋需未審先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