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創意●聲夢無感 - 余家強

有限創意●聲夢無感 - 余家強

我對歌唱節目興趣缺缺。音樂,獨自煲Hi-Fi或逛街插耳筒偶爾觸動心靈,才最正。現場,留給看靚衫靚舞吧;紅館更只覺太吵。每逢見煞有介事批評誰誰誰走音甩beat,我便失笑,算罷啦。高要求請找古典,古典通常無vocal的。

根本,我們還那麼需要pop music嗎?在錄像較難獲取的年代,唱片,乃唯一能夠永遠收藏的娛樂產品。你迷《精武門》,僅可以撞彩趁戲院重映翻睇;但張國榮的黑膠,你幾十元買回家死播爛播,大大張海報,大大張歌詞紙跟住唱熟。生活簡單,份外珍惜擁有,所以偶像總是歌手。樂評人良心語,所謂金曲,聽慣順耳,日久生情而已。

如今,老鬼拿甜蜜回憶中金曲,埋怨X世代不懂欣賞,殊不知網上資訊材料已經予取予求,目迷五色,光影刺激,純soundtrack相形見絀。手機MP3是不會邊睇歌詞紙的,故亦不會細味詞意,蘇軾填都死。難以想像X世代肯坐定定齋聽,萬事multi-tasking,分心,自然無法再誕生金曲了。

老鬼不覺悟,盡叫新丁翻唱口水歌,以為即可盛世永續。其實新丁不見得比前輩差勁,尤其在樂器和樂理方面,何曾見八十年代咁多創作歌手玩齊幾味?只嘆時不利兮,非戰之罪。我並非否定業界,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全球皆然,怎掙扎也徒勞。

剩下talent shows,勝在集合育成、成長故事、又喊又笑,本質上捨棄音樂為主導,倒似拍劇多啲。公平競賽原該正正經經唱完計分頒獎一take過,潮流卻興拖長嚟搞,買櫝還珠,噱頭妹仔大過主人婆。《聲夢傳奇》明抄《全民造星》,無可厚非,但愈發籠罩「尊師重道」,父權主義教人窒息——再講一次,前輩時勢造英雄,別無限放大,捧得李克勤像叔公老爺,即使學足,成功方程式早失效。大陸同類東西,循例還有觀眾陶醉嚎哭、隊友打氣伴舞、評判感動流淚,用膝蓋諗諗都知豈可能真?尚幸,香港大概灑不起金錢,嘉賓慳番唔使七情上面,睇得無咁辛苦。

十四歲參賽者算否發明星夢?李克勤話人人享自由揀喎,一邊係寒窗苦讀,一邊係花花染缸,你認為小妹妹識點揀?於是唯訴諸音樂理想,傻啦,我理想財色兼收㖭呀。理想,不會令到件事清高咗。

電郵:[email protected]

逢星期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