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食物被稱為邪惡食物的始祖。只要加了它,平常不過的食物都會瞬間昇華,成為治癒人心的comfort food,它就是,芝士。
不知從何時開始,邪惡芝士食物開始遍佈香港大街小巷。無論西式、韓式、日式還是中式,只要加了芝士,食物就好像會立即升級,變得更吸引。那誘人的芝士拉絲,總會讓人想一口接着一口吃吃吃。
西環有家餐廳,專售美式街頭食物,最出名的是邪惡到爆的芝士拉絲三文治。兩位餐廳負責人Boky和Joyce過往都沒有營運餐廳的經驗,但就出於對邪惡食物的信仰,開業四年來落足心機,不斷改良,務求整到最「jeng shit」的grilled cheese sandwich。
Boky指,當初構思要開餐廳時,便覺得一定要做一間專賣邪惡食物的店。因為香港人工作忙碌,壓力又大,很多時只想狂吃一頓去抒發一下。她本來就很愛吃美式的烤芝士三文治,以前看美式舊電影,這種食物常常會出現在美國打工仔的家裏,快快弄完快快吃,又是滿足的一頓。她們想要把這種方便又飽足的食物介紹給香港人,於是便開了以邪惡食物作主打的No Milkshake No Life,用脂肪和熱量治癒人心。
烤芝士三文治的做法並不複雜,先把兩片麵包抹牛油,放在扒爐上烘,然後放芝士和調味料。這裏的芝士主要由Monterey Jack芝士、車打芝士和巴馬臣芝士混合,吃起來鹹鹹甜甜。
看着芝士逐漸融化,Boky這樣形容:「我們會用jeng shit去形容我們的grilled cheese,因為好味、好正(jeng)這些詞語已無法形容它的美味!」
另一位餐廳負責人Joyce表示,grilled cheese美味的秘密在於她們這四年來不斷改良食譜、轉更好的供應商。如酸種麵包,由開業至今已轉用了三四間供應商,現在採用的這間,也是約兩個月前轉用。「我們採用開放式廚房,客人進來吃東西,見我們煎塊麵包,放上芝士,把材料炒熱就可,看似簡單,但其實一切並不容易。」
2015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發表一項調查,發現芝士真的有機會令人上癮。芝士裏的酪蛋白(casein protein)在消化過程中釋放酪啡肽,刺激大腦控制有關痛楚和上癮的區域,和毒品的原理是一樣的!難道芝士真的會令人上癮嗎?
臨床心理學家梁重皿指,演化學上,芝士的確有吸引人不斷想再吃的特性。小寶寶沒有牙,吃不到其他食物,惟有飲奶。而牛奶含有酪蛋白,會刺激大腦的獎勵機制,會令人想要不斷重複飲奶這個行為。這樣便會確保小朋友不斷飲奶,從而成長並生存下來。而芝士就是濃縮的牛奶,酪蛋白成份更多,會令人更想一吃再吃。
梁重皿強調,這個狀態並非如毒品上癮般嚴重。皆因一般想吃芝士是渴望(craving)的狀態,而芝士裏的確有些物質,令人吃完會開心一點,啟動大腦的獎勵機制。所以吃完芝士的短期內,人們會覺得快樂一點。人有一個傾向,是用食物自我舒緩。當下次再遇到壓力或是不開心的事,便自然會想再吃那種食物,但就絕對不能和毒品上癮類比。
美國人對grilled cheese十分狂熱,更成立了National Grilled Cheese Day,每年的4月12日齊齊吃芝士。雖然香港不會慶祝這個節日,但當你累極、失去力量時,間中吃一次如grilled cheese等邪惡食物獎勵自己,儲滿力量,才有動力走下去。
芝士和人類生存亦息息相關。早在公元前八千年,農業興起,最早期住在新月沃土(即現今的地中海東岸附近)的農夫開始利用羊奶作為糧食。但當新鮮羊奶放在溫暖的環境下幾小時後就會開始變酸,乳酸令蛋白質凝固,成為軟塊狀。後來農夫發現這些小團塊可直接食用,便成了芝士的雛型。然後再經不同工序,如陳化、壓製、熟成、攪拌,製成了各式各樣的乳製品。
發現芝士,讓新月沃土人民在生存上有了很大的優勢。因為芝士營養豐富,又可保存一段時間,特別是當農作物失收或度過漫長冬季時食用。
談到現代芝士,不得不提美國人卡夫(James Lewis Kraft)。雖然芝士比起牛奶容易保存,但保質期仍然不長。Kraft在1915年發明了一種製作芝士方法,令芝士可以在全美國範圍內運輸而不會變壞,這個方法可以令芝士混合後,經巴氏消毒殺菌,他稱之為加工芝士(processed cheese)。後來其食品公司Kraft Foods更發明了今天無人不識的片裝芝士,在超市出售。這種方便自家烹調的芝士,亦令美國人開始在家自製grilled cheese sandwich,這種邪惡又飽肚的食物,便出現在美國家家戶戶的餐桌上。
No Milkshake No Life
西環石塘咀山道31-37號地下A舖
採訪:許京妮
攝影:陳湧、尹文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