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林鄭月娥宣佈接種疫苗的「誘因」,包括延長晚市堂食至午夜十二點,預約人數竟急升逾倍。到底兩件事有沒有「直接關係」,很難說,但身在台灣的老饕朋友卻應聲慘叫:「食少兩個鐘,真係咁陰功?台灣冇限聚令堂食令,但你想搵間餐廳開到十點都幾難!」
台灣(或日本)出名是港人「第二家鄉」,很多人該知道以香港標準來說,台灣食肆的營業時間實在非常奢侈。早午餐店顧名思義只做早午兩餐,下午就理直氣壯打烊。即使台北市中心的「銅鑼灣」旺區,如中山區新光三越一帶(林榮基的銅鑼灣書店就在這裏),很多食肆到九點已空無一人,附近咖啡店亦十點熄燈。老饕友人最愛光顧的小南門郁坊小館,晚上八點已準備關門了。
當然,香港租金是畸形的貴,站在老闆立場而言,多做兩小時生意也是好的;但對於一般市民來說,活在堂食令下的香港,實在不必怨氣太深,只要跳出盒子思考,幻想自己身在自古以來就有「天然堂食令」的台灣,你也許要反過來感恩有這麼多食店願意開到十點!
話說回來,特區政府想得出以延長堂食時間作「誘因」,可見林鄭及一眾高官的智商有多高。各位不妨根據常識,自己做個簡單估算。政府雖沒明言要「引誘」多少港人接種疫苗,但以七百多萬人口的城市來說,有三四百萬人接種,應該是值得追求的目標。現在距離目標尚差三百萬人。
請問香港有多少人,是習慣在亥時至子時(即晚上十至十二點)開飯呢? 有三百萬嗎?除了少數夜貓子,大概只有靈界朋友,或像李薇教授那類喜歡跟靈體爭吃祭品的人,才會煞有介事為兩小時吃飯時間而接種吧?半夜三更其實不宜飯聚,只宜犯罪。如果行政長官宣佈延長香港警察抵達犯罪現場的時間,比方說,安排警員在罪案發生後39分鐘才悠然抵達(即721警方的合理速度),應該會更有效地鼓勵到某些人接種疫苗的,特首,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