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防護中心一名前顧問醫生涉嫌以權謀私,向多間海外醫學及衞生機構吹噓自己有份創辦的香港微生物學醫生協會地位,先後成功與包括世界衞生組織在內的三個國際組織簽訂協議,涉款總值426萬元,並在未取得衞生署批准下令該署職員舉辦相關活動。前日該名醫生被廉政公署落案起訴,控告他涉嫌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及欺詐共七項罪名。
被告甘啟文現年63歲,案發時為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醫務微生物學顧問醫生,負責管理多間實驗室,包括由衞生署營運的香港結核參比實驗室。廉署指,甘啟文與多名本地微生物學家1992年成立香港微生物學醫生協會,該協會為非牟利組織,甘啟文1992年至1999年期間擔任協會主席一職。
案情指,甘啟文2005年9月至2013年1月期間,多次涉嫌訛稱香港微生物學醫生協會的職能,包括向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訛稱協會是等同衞生署的公共機構、向世衞表示協會是香港結核參比實驗室的合作夥伴或「工作夥伴」,以及向總部設於瑞士的非牟利組織創新診斷基金會表示,協會是等同香港結核參比實驗室的非牟利組織。
及後甘啟文獲授權與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世衞及創新診斷基金會簽署服務協議及諒解備忘錄,分別舉辦工作坊、會議,由香港結核參比實驗室所提供有關結核藥物敏感測試的服務、培訓及技術支援。三項協議分別涉款1,500萬日元(約128萬港元)、逾6.4萬美元(約50萬港元)及約24萬美元(逾186萬港元),被告向對方聲稱香港微生物學醫生協會是等同香港結核參比實驗室的非牟利組織,該協會獲該實驗室許可,代為收取費用,並會把這些資助或服務費交給衞生署。
廉署稱,三項協議都是涉嫌未經衞生署批准下簽署,致使衞生署職員提供相關服務,而被告沒有向該署披露自己會該等機構收取費用。
另外,甘啟文又涉嫌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間向一名世衞代表訛稱,香港微生物學醫生協會是香港結核參比實驗室的工作夥伴,而該實驗室沒有獨立的銀行戶口可以收取世衞的付款,意圖誘使世衞代表簽訂另外三份有關培訓和結核藥物敏感測試的協議,並就該等協議將共約8萬美元(約62萬港元)轉賬至香港微生物學醫生協會銀行戶口。
廉署又指,上述用作收取款項的香港微生物學醫生協會銀行戶口,乃是甘啟文1992年12月涉嫌使用一份虛假的本港銀行戶口申請表格,以意圖誘使該銀行的職員接受它為真文書。
甘啟文一共被控共七項罪名,包括四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違反普通法;兩項欺詐,違反《盜竊罪條例》第16A(1)條;及一項使用虛假文書,違反《刑事罪行條例》第73條。甘啟文已獲保釋,今日在東區裁判法院應訊,以待案件將轉介區域法院答辯。
廉署表示,案件是由衞生署轉介的貪污投訴而揭發,廉署感謝所有國際、國家及本地相關機構及組織,在廉署調查案件期間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