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一個奧運 三次倒數

採訪手記:一個奧運 三次倒數

一個東京奧運,三次倒數,三種心情,超過600天的等待,來到今日倒數100日,有誰敢寫包單東奧一定辦得成?感性的我熱切期待東奧,理性的我卻憂心忡忡。

東奧倒數一周年,從2019年7月開始,當時期待着一年後的奧運,那年8月《蘋果》獨家飛到伊豆修善寺,直擊「女車神」李慧詩參加日本盃,還特別租住為奧運單車選手而設的衞星選手村,讓讀者第一時間一睹村內面貌;當時亦到修善寺車站的觀光店,店員草間理子(圖)為做東奧義工辭職,希望為旅客推介伊豆的美好,怎知一場未見盡頭的疫情,大會取消海外觀眾,東奧變成「日人限定」。

2020年1月底武肺殺到香港,國際奧委會(IOC)3月決定將東奧延期1年,這年7月又再倒數一次,原本奧運月的7月底至8月初,日本疫情介乎900至1,500多宗,幸好延期,否則一鑊泡,比起五年前里約奧運的寨卡病毒,武肺更累人、更令人心驚。

2021年的今天,第三次倒數,剩下100日,百感交集,感性的自己很想東奧辦得成,難得奧運重返亞洲,東京只比香港快一小時,不存時差、水土不服問題,加上當地人、事、物賞心悅目,真心期待。

然而,理性的自己十分擔憂日本的防疫能力,疫苗這解藥似幫不上忙,過去周末仍錄得超過2,700宗新增個案。今年2月大會發出的東奧記者手冊,並沒提及抵埗後要隔離,不強制記者起程前打疫苗,「奧運氣泡」只要求帶同72小時內的陰性檢測證明,到步後再驗一次,比賽期間至少每4日1檢,規定不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在外飲食,抵日前呈交14日在日本的活動表,方便追蹤。

樂觀去看,東奧因疫情延期、沒海外觀眾、採「奧運氣泡」等等,都是現代奧運史上首例,能現場見證,也是記者生涯難得一役。

記者:徐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