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開題「新興市場危機未除」。對此一題,先欲重提剛仙遊的諾獎得主蒙代爾。坊間layman所認識的他,是歐元之父。讀過經濟,則會想起Mundell-Fleming model,即開放經濟體的ISLM model。至於學術界的,定知他以optimum currency area發迹。剛提到的OCA實是貨幣共同體,好讓細小或新興國不因本幣貶值而無力還美元債。
不過,今次所指的危機卻非源自新興幣貶值,而是美元債息急升。新興幣不流通,自然不能對外以本幣發債,而要發美元債。美滙指數雖在過去大半年變動不大,主要於92+/-2上落,但美國十年期債息卻升足1厘。留意這1厘升幅有3/4厘都是今年內發生的,其間歐元區十年期債息只升了1/4厘,而這升少了半厘的後果是歐元1.2350跌至1.17。
所以,雖然表面上美債息升不是美元兌新興幣升的問題,但只要新興國不跟加息,結果亦一樣是貶值。此乃利率平價所清楚預示的結果。新興幣貶值固然引發資金流走,兼且美元債務因而增加,即出問題。然而即使加息而不貶值,令美元債務沒因而增加,但新興國內經濟能否承受得起也是問題。即使大如巴西、俄羅斯,也焗跟美國加息。
中國有無條件不跟呢?從國家層面講,這當然不是問題,因為中國是美元債主而非債仔。不過,在企業層面則另一回事,陸企早年發下的美元債不少。所以若然中國債務出事,不會如南美般主權違約,而是企業違約。若要救企,就要以主權持的美元債來對沖。
隨着美元債息持續上升,企業債違約增加只是時間問題,關鍵是中共想救幾多。在當今跟美國鬧翻下,美金買少見少,要慳住使。另在內鬥下,政權會否送美元予那些違約企業讓其搬錢走呢?不如留作自用吧。
羅家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