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之外》:悲壯激情的「必敗」- 李碧華

《小說之外》:悲壯激情的「必敗」- 李碧華

在網上時見宣傳:

「2021初夏必敗!」

「時尚OL必敗單品!」

「我的必敗推薦」

台灣或是大陸都愛用,香港反而少見少說──但以行動表現。

所謂「必敗」,與勝敗無關,指「必buy」,「非買不可」,是個同音雙關語,港人謂「食字」。而「敗」也有「敗家」之喻:「走!敗家去!」

不過,「必買」和「必敗」是不同的──「阿布泰必買」不同「阿布泰必敗」:這是心理上的差別。

看全港各區連日有市民大排長龍狠狠「懲罰」被海關針對性打壓的阿布泰,當局對其他同樣欠中英文警告標籤的藍店睜一眼閉一眼沒行動,雙重標準令市民化悲憤、不滿為購買慾,爆買令貨架清空,收銀員收錢收到手軟。即使消防員又來用軟尺量度店外通道寬度,加強打壓,熱血人龍仍不斷。

香港人真黐線!在4月某一些日子,由四面八方湧向各分店,花上一至數小時耐心排隊,一人一個膠籃或紙皮箱,放滿貨品等候付款,長龍排至商場外、街角、樓梯……沒人偷竊走數,為了「支持」,團結就是力量。

所以,「必買」是很喜歡很想買,非買不可以圓心願;但「必敗」,這些東西已有,無實際考量也非必需品,一時用不着──但我們必須花這個錢,義無反顧,當然也不可能「敗家」,比喻「為撐你敗家也在所不惜」,悲壯、激情!

零食、足貼、面膜、香茅驅蚊水、生薑青草膏、眼線筆、椰青、茶葉(加班蘭煮的紅茶特別好喝!)、凍肉、啤酒、香精油、鴨血、拌麵、肉鬆飯乾、鹹蛋黃薯片……你敗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