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大地震觸發海嘯和核災難後,經過十個年頭,對於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處理方案,日本政府昨天拍板,決定約兩年後開始將相當於500個奧運標準泳池的核廢水排出大海。這項公佈觸發周邊國家與環保團體強烈批評,其中中國政府痛斥日本「極端不負責任」。
據報道,計劃目標是在約兩年後開始排放核廢水,整個過程需時數以十年計,但會在核電廠報廢前完成,預料要到2040年代才完全排清。在未來兩年間,核電廠所屬的東京電力公司將為排放做準備,包括建造所需的設施和擬定計劃細節,並要獲監管機構批准。
首相菅義偉昨天在內閣會議指出:「為了將反應堆報廢、並且重建福島,排放出經處理的水是無法避開的課題。」
311後,由於需持續注水來冷卻熔毀的反應堆燃料棒,因而產生大量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污染水,至今已累積近130萬噸,而且每天仍新增140噸。這些水一直儲存在巨型水缸中,目前已有1,061座,預計明秋就會全滿。當局指,這大批水缸妨礙廢棄核廠工作,影響當區環境,必須清走。存放廢水每年花費達1,000億日圓(約71億港元)。
當局強調,經過處理的水還會加以稀釋始排出大海。這是因為核污水在進行處理後,仍留有無法去除的放射性物質「氚」,因氚是氫的同位素,技術上無法跟水分開;因此處理後的水,仍須以海水稀釋,直至氚濃度遠遠低於日本和國際監管機構所訂的上限,才可排出。
全球各地的核廠都有把同類的弱氚廢水排出大海的做法,事關氚的能量不強,不會穿透人體,大量攝入才有問題,因此被認為是相對無害。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也確認日本的做法可接受。 美國國務院亦指日本決策透明,所做的決定合乎環球核安全標準。
但日本的鄰居反彈極大,中國政府痛批日本「極端不負責任」。南韓外交部亦對日本決定「深表遺憾」,擔心日本此舉可能直接或間接損害南韓民眾安全和周邊環境。南韓副外長崔鐘文昨召見日本駐韓大使相星孝一提出抗議。
環保團體亦對日本的決定大表關注。「綠色和平」痛斥日本的做法是侵犯日本及鄰近地區居民的人權,而且可能違反國際法,未履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規定的所有國家都有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務。
專家指攝取氚始終令患癌風險增,縱使幅度極低。一些專家亦擔心處理過的水仍含其他污染物。其中麻省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所高級科學家比塞勒(Ken Buesseler)就說:「這些氚以外的污染物,會在海產和海床沉積物累積得更迅速,可構成更大的健康風險。」
之前日本民間團體曾作各種建議,例如透過砂漿固化來儲存,以及增加儲存區土地以放置更多水缸等提案。
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