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配股恐慌 美團挫7% 蒸發1,300億 高位累跌四成

整改、配股恐慌 美團挫7% 
蒸發1,300億 高位累跌四成

【本報訊】科技股接二連三受壞消息衝擊,除了多間互聯網平台被內地市監局限時一個月內整改「執正」,美團(3690)更陷入主要股東大手沽貨的疑雲,觸發投資者掟貨自保。美團昨日急插7.4%,收報276元,市值蒸發逾1,300億元。該股已由年內高位460元,急回達四成。對於市傳股東有意拋售持貨離場,美團傍晚回應稱,市場相關猜測均不屬實。

市場普遍相信,美團主要股東大手轉倉至高盛的行動,很大機會是為日後沽貨或分貨部署。耀才證券研究部副經理譚智樂表示,雖然美團有自身說法,但仍難以扭轉市場猜測。他又估計,美團未必上演如同騰訊遭大股東減持的劇本,「美團上次嘅季績顯示,公司燒錢燒得好厲害,面對反壟斷、行業整合等,會唔會利用以舊換新去集資值得注視」。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高盛倉位激增 公司否認抽水

中央結算系統(CCASS)顯示,由高盛持有或代客持有的美團倉位4月12日激增3.015億股,相當於總股本5.85%;以昨收市價元計,涉及股份金額達832億元。參考騰訊(700)上周遭南非大股東減持所用的伎倆,市場估計美團短期內或將配股,並紛紛猜測潛在買家。

美團現有股東中,只有創辦人王興、騰訊及紅杉資本持有逾3億股,三人持股分別約11%、18%及8%。由於內地近期陸續整頓及處罰科網龍頭,市場主流意見認為屬高危的騰訊,有機會為準備數百億元計的「贖款」而沽出美團持股。

事實上,科網龍頭短期難有運行。市監局等三部門召開互聯網平台企業行政指導會,要求充份發揮阿里(9988)案警示作用,並對34間互聯網平台企業發出最後通牒,提出他們須在一個月內全面自檢自查,逐項徹底整改,建立平台經濟新格局,涉及的公司包括「ATM」、京東(9618)、快手(1024)等。當局亦指出,整改期後再有發現平台企業強制實施「二選一」等違法行為,一律依法嚴懲。

受累全面整改消息影響,京東及快手齊跌3%以上,騰訊走低0.9%。阿里乖乖領罰後,旗下天貓將首次設立「天貓試運營期」,降低商戶的入駐門檻,為開業12年來的重大改變。該股跑贏同行,再升0.4%,報233.2元。

專家:反壟斷未完 防守較弱

艾德證券期貨聯席董事陳政深指,內地政府頻頻出招或受國策帶動,主調是國進民退,「一定係國家揸莊」,並料反壟斷風波持續存在,提醒投資者要接受新常態,美團等建基於市場憧憬及大數據運用的公司,股價防守力較弱。

瑞信發表報告指,投資者普遍擔心美團多於騰訊,皆因美團有向商戶抽成及訂立獨家合約等,難免受到監管壓力,加上旗下外賣配送業務的利潤較阿里低,故投資者憂慮潛在罰款對美團影響將會更大。

■美團在利淡因素夾擊下,股價短期難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