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首案,控方搵嚟嶺大歷史教授做專家報告,解釋光時口號,又話揸電單車插支旗就如騎馬上戰場,差啲未講佢見到關公騎住隻赤兔馬。
呢位歷史教授幾個月前啱啱攞咗銅紫荊,基本上攞得紫荊星章嘅歷史教授,必定係對政權好有貢獻。佢不單止係董建華《香港志》嘅御用主編,更加係通識科變國教科嘅推手,真係鋪鋪都有佢。有趣嘅係,佢喺訪問度形容,課程轉變將會係「革命性」,如果索性叫做「光復國教,通識革命」,咁就夠晒黑色幽默。為政權塗脂抹粉嘅角色,有唔同層次。既有聲大夾惡嘅潑婦,亦有道貌岸然嘅學者,出身歷史嘅,準確啲形容,係「歷史化妝師」。正如臨時演員都係演員,歷史化妝都係個學術專業。雖然份工係賤啲(職業無分貴賤,助紂為虐嘅例外),但唔等於唔係專業技術。
歷史化妝師係點做嘅呢?為咗解答呢條問題,近排研究咗比較出名嘅《簡明香港史》,作者同上述嗰位歷史化妝師,曾經合著。而作者喺後記聲稱呢本書由國務院港澳辦給予「熱情支持與鼓勵」,又係三聯出版,冇得錯,一定係好值得參考。
普通技巧,例如「英國人」之後多啲用「侵略」,「中國政府」就通常「有節有理」,但有趣嘅係,「中共」兩隻字好少出現,大部份時間係叫「中國政府」,好似中國政權唔等如中共,彷彿中國係有多黨制輪換咁。
成本書個包裝好學術咁,好多數據,好多來源注腳,而啲來源又似層層咁,有英語論文,又有英國外交檔案,的確係要花工夫,受過專業學術訓練。用嚟佐證嘅史料,根本唔使老作,你想要個乜嘢結論,都可以搵到相關材料。
例如要話英國佬成日諗住侵略,就引用英商遮打話要趁中國頹勢,乘機攞新界,「要幹,現在就幹」,咁就夠晒奸。當然唔會提,其實區區一個英商,就算係全港最有錢,都推唔郁英國政府,而且英國政府一再重申唔搞領土擴張,直到德法俄進一步威脅香港,先租新界嚟擴大炮火緩衝區。
政權宣揚嘅版本,有天生犯駁嘅地方。歷史化妝師,可以點樣遮瑕?
例如,導演指明,要話香港係「自古以來中國一部份」,但問題係,啲古蹟,數來數去,主要都係喺新界,有啲喺九龍,而九龍同新界係後加,就算加咗都當軍事緩衝區唔發展,根本喺香港發源地港島維多利亞以外,咁點算?
首先,唔好分咁清有三忽,全部都叫做「香港地區」,模模糊糊咁,然後就好詳細咁講南丫島掘到乜,點樣同喺「增城金蘭寺,東莞萬福庵,深圳大小梅沙以及解放前⋯⋯」睇到呢度,正常讀者就自然怕咗你,跳去下一頁。歷史化妝師應該要感激英國人租埋新界,如果唔係真係唔知點兜。
有啲犯駁位比較難兜。例如,既然英國佬咁鍾意侵略,點解唔攞廣東省,或者至少攞個廣州?呢條唔好問。又例如,作者話香港政府喺五六十年代「總的看來不能令人滿意」,因為香港民眾生活面臨困境。點解有困境?因為「外來人口大量進入」。點解咁多人口由中國湧入?因係「中國內戰以及62年內地經濟困難」(即唔係中共上台迫害人民同埋做成大饑荒)。哦,原來係咁,長知識了。
做化妝,除咗寫新書,仲可以譯人哋本書。有本書,香港史嚟講係出名嘅,原本係英文版,Frank Welsh寫嘅《A History of Hong Kong》,我估唔少人選擇睇商務出嘅中譯版,貪啲地名同人名用中文親切啲。但如果兩版一齊睇,會發現,一嚟,唔少錯譯,例如deep bay后海灣譯做深水灣,有啲就係譯者英文水平會錯意扭曲咗句子意思。
但最離譜嘅係,最後結論一章直頭好多忽唔見咗或改晒,令到論點大幅偏離原著。再睇埋「譯後記」,估唔到譯者又好老實咁話,徵得作者同意「對少數幾處地方的文字做了處理」,仲話「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當初書稿如約完成後卻未能出版」。咁樣戴頭盔,即等如煮碗麵畀人食完之後喺張單話其實落咗藥。比起面不改容嘅「騎馬論」特區首席歷史化妝師,就顯得唔夠專業喇。
撰文:宋漢生
fb : sunghs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