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承認疫苗「保護率低」(林忌)

當中國承認疫苗「保護率低」(林忌)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於上星期六成都的研討會上,罕有承認中國武肺疫苗防護率並不高,聲稱應透過混針、改善接種方法,提升疫苗有效率,再考慮使用mRNA疫苗(如德國BioNTech的復必泰)的好處。事隔一日,高福即在官媒《環球時報》獨家「澄清」,「中國疫苗保護率低」的「炒作」完全是「誤解」,聲稱中國的疫苗符合世衞所要求的50%合格線,而且因「人類第一次遇到」武肺疫情,所以病毒與疫苗仍有很多科學問題有待研究云云。

然而,比較高福前後的言論,即知道所謂「澄清」,根本無法迴避最基本的事實,就是目前中國兩隻疫苗——科興與國藥,所採用的「滅活疫苗」技術,其效用明顯比不上德國BioNTech,或美國Moderna這兩種疫苗所採用的mRNA技術;因此高福只不過是老實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而呼籲努力改善而已,然而在目前的中國,「講真話」即是政治問題,於是立即需要「澄清」。

疫苗外交自暴其短

真相是,中國疫苗不單欠缺把第三期臨床測試的數據,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交由專家驗證,從現實結果見到,採用中國疫苗的國家,如智利、巴西、烏拉圭、土耳其、菲律賓、印尼等,其武肺感染人數沒有下跌,甚至仍然急劇上升。反之,大規模採用mRNA疫苗的國家,則出現感染人數顯著下跌的趨勢。因此,中國「疫苗外交」的結果,就是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

以34%人口接種疫苗、而且93%是接種科興疫苗的智利為例,由1月中開始接種科興疫苗後,其感染人數仍在不斷上升。智利大學的研究則顯示,如果只接種一劑科興疫苗,其後28日的保護率只有0-3%,即在沒有任何效果的誤差範圍內;而在接種兩劑疫苗後,其保護率升到27.7%,而要待第二劑14日後,才可升到54%;比起mRNA疫苗第一劑後有八成多,第二劑後可達94-95%的有效率而言,這種效果不是太差了嗎?

也難怪連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的天主教會樞機主教,在接種兩劑科興疫苗一個月後,確診武漢肺炎;如果即使打兩劑的保護率都只有一半多少少,那麼為何要堅持使用這種低效率的疫苗?早前有香港醫生不斷被政府譴責,指其在診所寫科興「聲譽不好」,這有說錯嗎?為何如今香港醫生連說專業意見,都要被譴責?只因為科興是中國的疫苗,就要政治凌駕於科學,以至醫學的專業判斷嗎?

如早前中大許樹昌建議「疫苗護照」以半年為期限,就是基於目前數據指,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只足以保護接種者半年左右的時間,而之後的抗體數字,就已經會下降至不足的地步,對抗變種病毒的效果甚至會更低。在變種威脅與時效的七除八扣之下,因此九成多保護率的疫苗,其表現一定遠比起勉強合格的佳;正如早前一堆專家都指出,要恢復經濟與旅遊業,就先要達至群體免疫;要達至群體免疫,一就是提高打疫苗的人數,二就是要使用較佳效果的疫苗,而疫苗效果越佳,所需打疫苗的人數就越少,一個負責任的的政府會不知如何選擇疫苗?

從現實角度去考慮,接種科興疫苗要用一個半月時間,才換來六個月效果,而打疫苗的頭42日,都會缺乏保護;除非「無縫交接」打疫苗,如半年夠期前42日,即再打下一次疫苗,即一年最少打四針,否則科興的實際有效率,比起早前的數據還要低。當香港的打工仔,平日想要多一日假期,政府與商界都不斷說會造成不知幾多億的損失時,一年單是武肺就要打四次疫苗,以後因此產生的副作用,如不適的額外假期,又要造成幾多的經濟損失呢?

以新加坡為例,同樣購入了科興疫苗,即使早在2月已經收到第一批科興疫苗,卻至今仍然以未通過安全審批,而藏在雪櫃內不用,而只接種德國的BioNTech與美國的Moderna兩款mRNA疫苗。反觀香港特區政府繼續漠視市民的選擇,也漠視專家的意見,堅持為政治而不理民生,力推效果較差的中國滅活疫苗;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是應該採用有效率最高,有效期最長的疫苗,去盡快達至群體免疫,以及減少相關的經濟損失的嗎?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