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美國總統拜登公佈了一個2.3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市場對此基建計劃的反應一般。4年前特朗普上任時曾經承諾的1億萬美元至2億萬美元投資,結果不了了之。拖了4年,現在拜登提出此2.3萬億美元的基建方案中,直接投資為1.6萬億美元,分8年實施。換句說話,每年增加1,962億美元,不足 GDP的1%,引不起市場胃納。
另一個市場不興奮的原因當然是接踵而來的加稅。為中期國會選舉鋪路,美國民主黨急於向選民證實他們會貫徹劫富濟貧的宗旨行事。未來一、兩年,美國企業中最受加稅影響的行業包括原材料、汽車與其零部件、服裝、耐用品。
另一項將會提高的稅率為最高利得率,從37%提高至奧巴馬時代的39.6%。高收入群組的長期資產增值稅亦可能從現時最高的23.8%提高至38.6%。原則上,增加富人的所得稅與資本增產稅將會有資金從美國流走的影響,反而對發展中市場有利。
若論因為美國增加基建或稅改而有裨益的國家,相信中國是首位。2020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基建相關貨物約為2,950億美元,佔中國對美國總出口的63%。以行業分佈來看,機械設備、化學工業品、礦物如水泥與玻璃、金屬製品、塑膠及橡膠產品及運輸設備佔比較高;以美國出口額佔行業收入比例算,以機械設備行業的44%最高。仍未計算若投得美國基建項目的服貿出口。
為避免受共和黨阻撓,相信拜登仍然會通過預算調節程序,以簡單的半數以上票數通過。基於基建方案及加稅提案與預期符合,筆者保留今年標普500,年終4118點的預期。
王良享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