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症●罕有恐魚症 婚宴蒸魚上菜要切魚頭

恐懼症●罕有恐魚症 婚宴蒸魚上菜要切魚頭

古語有云「怕老婆會發達」,恐懼是人之常情,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情緒,有人怕老婆,有人怕上司,但作為香港人,最怕應該是窮。今次找來幾位害怕一些超乎我們想像的東西,更有執業20多年的臨床心理學家首次遇見的恐魚症患者,這次專題帶大家走進受訪者怕魚、怕花、怕水果的心路歷程。

美甲師Kimberly Wong今年31歲,自小四起便開始對魚類產生恐懼,原因不太肯定,她笑言:「我覺得我前世同魚有仇或者被魚咬死。」不過深刻事件倒有一件縈繞不散,Kimberly 6歲時爸爸過身,媽媽要出去工作,所以她由保母姨姨湊大,小時候撈金魚店舖非常流行,有次放學撈金魚後,因為姨姨剛巧在發脾氣,把金魚倒入養烏龜的缸內,烏龜足足有成人手掌般大隻,Kimberly親眼目睹烏龜把金魚吃掉,部份被吃掉魚眼,部份被吃掉魚尾,從此便害怕魚類,尤其金魚和鯉魚。

視像幻想治療 「最想去浮潛」

她指身邊人每次聽到她怕魚都會覺得難以置信,然後再報以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取笑倒沒有,不過有人會話『這世界真的甚麼人都有』,我經常都聽到這句。」有次到泰國旅遊,曾因不好意思拒絕老爺奶奶的要求,被迫同遊水族館,Kimberly以「生不如死」形容,好像唞不到氣般,甚至有作嘔的感覺,自此老爺奶奶再也不敢挑戰她害怕魚類的底線。老爺家中有一小魚缸,經過泰國水族館事件後,每次Kimberly上去食飯,老爺都會先以報紙遮蓋魚缸。

去街市不能經魚檔,去酒樓不能坐近魚缸,今生今世都不會踏足金魚街,我問:「看《海底奇兵》會怕嗎?」Kimberly說:「會,不過冇真的那麼怕。」訪問當日老公Samuel亦在場,他笑說:「她見到電視閃出一秒魚鏡頭都會大叫。」Kimberly不抗拒吃魚,平日會吃魚生或者粟米斑塊等,不過一見到原條蒸魚就會耍手擰頭,她自己都感到奇怪。「她只可以食肢解了的魚,我吃蒸魚時要先去掉魚頭,再處理魚鰭。」老公說。試過朋友婚宴,席上有原條蒸魚,她都會先叫侍應把魚頭切掉,又或是用伴碟生菜把魚頭遮掩,反正就是不能讓她看到魚頭部份,可以的話,她會吩咐先把魚肉拆開才上枱,而且蒸魚不能放到她面前。

我們邀請了臨床心理學家吳桂生博士與Kimberly見面,吳博士問她,克服了怕魚之後,最想做甚麼?她說:「可以毫無顧忌到沙灘,水位去到膝頭,海裏有魚也不怕,那就很好了。」吳博士嘗試用水晶魚放到Kimberly面前,Kimberly出現面紅、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症狀,「怕魚的人就多,但恐魚症加上身體有如此強烈反應,在香港就真的不常見,我會斷定她患上中度至嚴重的恐魚症。因為她真的不能面對魚,連假魚都不能,稍為靠近一點,症狀就開始來了。我執業了20多年都未遇過。」

吳博士與Kimberly傾談大半小時後,着Kimberly合上眼睛,用視像處理的手法,即類似幻想影像的方式,請Kimberly聯想一些自己能與魚共處的情景,「因為她是一個比較用影像想事情的人,她愛用視像想事情,我們便用視像的方法,幫她幻想自己克服得到。我對此個案很正面,可能有一天她會告訴我,去馬爾代夫潛水都冇事,完全不出奇。」到治療尾聲,Kimberly竟可冷靜地單手拿起水晶魚模型,Kimberly說:「好像真的將最底層的那種驚恐,放下了一點點,克服到後,我最想去浮潛!」

記者帶了一條魚的公仔給Kimberly,她即時耍手兼擰頭。

Kimberly老公Samuel指自己好喜歡吃魚,不過Kimberly從未煮過魚。

街市中魚檔是Kimberly的大忌,足足掙扎了成分鐘才有勇氣跑過去。

吳博士利用視像處理的手法,請Kimberly聯想一些自己能與魚共處的情景。

Kimberly只會去熟悉的街市,因為知道魚檔在哪才可以避開。

治療後,作為美甲師的Kimberly竟能在假甲片上,畫上人生第一條魚!

記者:劉芷晞

攝影:伍永健、許先煜、張洛晞、蕭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