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涉襲擊伊朗核設施,雖有削弱伊朗核談判籌碼的作用,但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這次襲擊很早已開始策劃,當時仍未肯定美國和伊朗是否有意重返談判桌,針對伊朗的秘密行動持續進行,不論各大國當時政策如何,都要阻止伊朗逼近可製核武的臨界點。以媒焦點反而在於是誰洩露風聲。
一個看法是美國,其實除了納坦茲核設施,美媒上周亦披露以色列向美方通報襲擊伊朗革命衞隊一艘貨船。拜登政府被指為免跟伊朗談判出軌,打破把通報內容保密的安排,藉此跟以方行動劃清界線。
《耶郵》指以方過去對這些秘密行動都是少說話多做事,不說透是為免伊朗不報復就失面子,亦要保護仍在險地的人員但以軍總參謀長科哈維和摩薩德局長科恩近期不和,後者被指對伊朗太好戰強硬,兩人正爭奪對伊朗政策主導權,兩部門都被懷疑洩露秘密行動風聲邀功。
《國土報》則指以色列兩年內四次大選仍陷政治僵局,對國防和情報機關的制衡機制已停頓多時,科哈維和科恩延長任期前景未明,並指此時如安全勢態升溫,或有利貪腐醜聞纏身的總理內坦亞胡突破組織新政府僵局。
但無論是誰洩風聲,當下事實是伊朗承認受襲並指控以色列。《耶郵》有分析文章指伊朗一直誇大其核威脅,為其談判籌碼灌水,現在卻向西方談判對手擺出受害者姿態,質疑伊朗是否有通盤計劃。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國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