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放寬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探訪安排,條件是探訪者要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探訪前病毒檢測呈陰性;若因健康理由不能接種疫苗人士,可以兩次檢測代替注射,惟放寬公院的探訪方面則未有打疫苗以外的取代方案。有長期住院病人的家屬表明不想被迫冒險打疫苗,要求政府或醫管局盡快公佈其他取代方案。
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表示,若親友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後14日,並探訪前進行快速測試而呈陰性,便可到院舍探訪。至於未完成兩劑疫苗接種或因健康理由不能接種疫苗的親友,可於探訪前72小時檢測,並在探訪前快速測試,兩者均呈陰性亦可以探訪。惟放寬公院探訪則未有相同安排,政府僅指稍後才會再公佈因身體狀況不能接種疫苗人士的另外安排。
34歲的潘先生2011年捐肝予患上急性肝衰竭的弟弟,但弟弟手術後出現併發症,一半腦細胞死亡,自此失去活動能力,2016年起在瑪嘉烈醫院留醫至今。他稱弟弟現時智力如1至2歲嬰兒,不能走動和說話,要插胃喉進食營養奶,不時會無意識拔掉胃喉,故需長時間用約束帶固定手腕。
去年6月和11月本港疫情放緩時,潘尚能每周一小時親自探望弟弟,幫他按摩、做運動和修剪灰甲等,惟隨後公院收緊探訪,即使病情較穩定的病人如他弟弟,家屬也只能每周視像探訪十分鐘。他直言弟弟情況明顯轉差,「好明顯睇得出太耐冇見佢,見佢表情好癡呆」。
潘指公院醫護工作繁重,未能定期幫弟弟修剪灰甲,4月他陪同弟弟覆診時,看到其灰甲久未修剪,「真菌感染會好臭」。
潘指自己心臟和腎功能不佳,不希望冒險打疫苗,批評特首林鄭月娥僅稱「會諗其他方法」協助未能打疫苗的市民,惟卻未有實質定案,感到失望。
因肺部問題而需長期覆診的黃女士亦擔心不適合打疫苗,她不滿要檢測兩次才可到安老院探望九旬母親,質疑「點解要做兩次?係咪多餘?最重要係入去嗰下係陰性」。她更擔心若要家屬自費檢測,負擔將十分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