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推電子處方 開錯藥少七成

公院推電子處方 開錯藥少七成

【本報訊】因應公立醫院不時發生開錯藥事故,醫管局近年在15間急症醫院推出住院病人藥物處方系統(IPMOE),減少醫護手寫處方和派藥工作,使用新電子系統後,開錯藥導致病人出現敏感反應事故減少七成,錯辨病人情況亦跌五成半,醫管局冀未來將系統推廣至復康醫院、急症室和深切治療部應用。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醫療訊息)彭育華指出,醫院以往沿用手寫藥物處方,一個病人可能有多張不同顏色的紙,記錄服用不同種類藥物,由醫生傳真到藥房配藥,再送到病房由護士核對和分發,過程需要動用許多人力資源,如部份病人同名同姓,加上部份醫生字迹潦草,增加核對時間及派錯藥機會。

提醒醫護藥物相沖

彭指醫管局自2013年起逐步在15間急症醫院推出住院病人藥物處方系統(IPMOE),依靠「派藥三寶」將流程電子化,分別是二維碼掃描器、印條碼機和螢幕,醫生在處方藥物後,藥劑師可在系統中檢查核對,系統會再自動將藥物分類,護士掃描藥袋和病人手帶上的二維碼,即可確定藥物分類及對應正確病人。

綜合15間急症醫院使用IPMOE系統前後,發現整體開錯藥導致病人出現敏感反應事故減少70%,錯辨病人情況亦下跌55%,成效滿意,冀未來推廣至復康醫院、急症室和深切治療部。

瑪麗醫院內科部顧問醫生陳穎思指醫護工作繁重,或會看漏某病人對甚麼藥敏感,系統的人工智能清楚記錄病人有否藥物敏感,「例如有老人家食緊10隻藥物,萬一重複處方或者藥與藥之間有相沖,系統都可以發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