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公佈5,000元電子消費券營運商,WeChat Pay HK、AlipayHK、八達通及Tap & Go拍住賞四間入圍,涵蓋本地零售、飲食及服務商戶分別約有3萬至10萬間。政府公佈將設立中央登記系統讓市民以電子方式進行登記,目標是暑假期間開始接受登記。執行細節包括發放期數、每期發放金額及使用期限等未有詳情。
四間入圍營運商零售商網絡相對廣泛,目前涵蓋本地零售、飲食及服務商戶分別約有3萬至10萬間。WeChat Pay HK及AlipayHK近年的零售商網絡已打入街市等場景,八達通則有超過6.2萬個餐飲零售點。Tap & Go拍住賞雖然用戶相對較少,但錢包本身結合MasterCard及銀聯零售網絡,商戶網點亦龐大。市傳大熱獲納入的滙豐PayMe竟然落空,業界估計與零售消費點太少有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政府物色SVF營辦商時,會考慮普及度、使用的方便程度、商戶覆蓋面及營辦商的相關經驗和配套、籌備所需時間等,亦會徵詢金管局意見。
陳茂波指目標是暑假期間開始接受登記,將設立中央登記系統讓市民以電子方式進行登記,「市民如曾登記去年的現金發放計劃,部份基本的個人資料將自動載入到申請表格頁面供核實,減省市民輸入資料的時間。」此外,為防止冒認或盜用身份登記,中央登記系統不接納重複申請;每張八達通卡或個人電子錢包都只能與單一登記掛鈎,不能重複使用。
消費券計劃的其他執行細節,包括發放期數、每期發放額及使用期限等,陳茂波指正詳細考慮市民提出的不同意見。
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相信,派發電子消費券較現金複雜,例如是消費後再抵銷,還是預先注入消費券即買即用,均要政府詳細解畫。他又提醒,消費券或許會有漏洞令用家可以「cash out」套現成現金,例如消費後要求退款等,這些灰色地帶或許難避免,政府要想辦法堵塞。
澳門去年向每位居民派發3,000澳門元電子消費券時,便曾有商家收多錢亂加價發「疫情財」,平日只需60多元的燒鹹豬手,悄然加至300多元;亦有居民到石排灣新苗超市買米,標價116.9元,結賬被對方收取139.9元。當時兩日內有300多宗市民投訴,超過六成是超市涉嫌哄抬物價,最終部份商家被取消資格。
股東背景方面,WeChat Pay HK屬騰訊(700)旗下、AlipayHK由阿里巴巴(9988)與長和(001)合資成立、八達通由香港多間主要交通運輸機構共同持有,Tap & Go拍住賞則屬香港電訊(6823)旗下。
AlipayHK發言人表示,政府透過電子錢包派發消費券有助加速流動支付的普及和發展。WeChat Pay HK母公司騰訊旗下金融科技部副總裁洪丹毅回應指,將協助香港中小商戶通過電子支付拓展業務,發揮消費券提振經濟的乘數效應,繼續與不同的持份者合作。香港電訊董事總經理許漢卿指,為配合政府推行的消費券計劃,會為商戶提供費用寬減及推出多項優惠予廣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