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淡紫色包裝魚皮花生、幾克半透明袋裝魷魚絲,一些年輕人不曾聽聞的「懷舊」零食,成為了鐵窗中人的慰藉。有零食網店默默準備探監物資逾年,定期送貨給「手足」家屬。當政權的清算不斷擴大,身邊人淪為階下囚的非常事漸漸變成經常事,為牆內人拿起這份最不想接到的「定單」,成為了他們每日的堅持。
記者:黃翠儀
前年6月9日至今年2月,因反送中運動共有逾萬人被捕,當中2,000多人已經或正進行司法程序,包括約720人被檢控暴動罪,還柙或定罪判囚者至今已逾百人。
「過去社會上各種事件,驚見大集團背後是怎樣利用香港人的錢去傷害香港人,同時亦見到很多本地商鋪(舖)堅持為香港人發聲而有所感動……希望藉此讓自己更有能力以良心回饋社會。」這段有點嚴肅的自我介紹節錄,來自一間愛以貼地改圖宣傳產品的零食網店「Jimmy Jungle」。訪問當日戴上自製紙袋頭套的阿Hei是店主之一。
阿Hei指店舖的目標是支持「手足計劃」,為因社會運動而還柙或為在囚人士家屬找尋探監零食、日用品。店舖去年2月開始「覓食」,初期以成本價交收,3月改為家屬預先填寫表格,由店員執拾分好一袋袋,每星期運送至赤柱、美孚、彩虹的指定聯絡處以供領取,「赤柱同美孚都係近監獄、收押所,彩虹就因為通常喺度轉車去壁屋。」
反送中運動以來,坊間陸續有團體、小店思考支援被捕抗爭者。有份伸出援手,因為感同身受,阿Hei回憶︰「其中一個拍檔有個朋友當時還柙緊,同家屬傾返就知探訪嘅零食或者日用品好難搵,搵足一套要搵成日。」
既然老本行從事批發,眾人便聯想到可否大量購入指定零食、用品再派發予探訪人士,令對方省卻張羅物資的煩惱,計劃初期以接近成本價出售和家屬交收,後來才開放予客人認購相關物資再轉贈,家屬經核實身份後可免費申請。其間亦舉辦過「和你送零食」,書信詢問獄中人意願,再代對方為家人送上零食及心意卡。
回想計劃初期,每周約20、30人申請,「後嚟平均都40至60人,之後理大、初選47人,前前後後送咗廿幾箱去唔同聯絡處應急,加埋都差唔多100人。」「定單」越來越多,店內貨倉亦不夠用,自今年3月,他們和石牆花合作成立「物資支援中心」,以後負責訂購的物資,全部送到石牆花再運送到其他聯絡處,「最緊要唔想家屬等得耐,希望佢哋有需要就盡快搵到物資。」
即使是批發入貨,要集齊懲教署認可交予還柙人士的零食、日用品並不簡單,除了指定牌子、款式、重量,部份亦屬市面少見。記者上次實測過遍尋不獲的蚊貼、指定條碼「祝君早安」毛巾等,這次再實測可交予還柙人士、俗稱「五大」的零食,包括魷魚絲、沙爹肉乾、葱餅、朱古力和魚皮花生,當中華園魚皮花生、時興隆7克裝魷魚絲,走遍多間超市均未有出售。
本報曾查詢生產商,時興隆只在電話回覆指官網有售,但每次要20包一併購入;華園回覆指可於部份超市和小型連鎖店、官網和HKTVmall網店等買到該花生。
阿Hei形容近年市面時興日本零食,懲教清單上大都是「上世紀零食」,當中最難收集是「優之良品」沙爹肉乾,「呢樣點都搵唔到批發,都係我哋放假去門市搵返嚟,所以慣咗一經過就抬定幾大包返公司。」
找到貨源亦有機會中伏,例如牙膏早前改為收250克裝,本來只接受兩支50克裝或一支100克裝,但兩款指定牙膏品牌一般只有贈品才有100克裝,小店好不容易找到藥房專門抽起贈品裝留給他們,「但入咗貨之後個規定就改做250克,唔係即日生效可能有兩個禮拜(緩衝),但我哋做批發入咗幾箱,咁就全部變晒垃圾。」當時他曾向網民求救,成功賣出大部份,但至今仍有數十支囤積在辦公室。
對於物品款式如何決定,懲教署回覆時只稱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院所運作、保安風險、物品普及程度等,稱有「既定機制」檢視,未有回答有否就物品招標、去年共檢視或更新多少次等。
按署方網頁,基於保安考慮,院所會將交來的同類物品收集後再隨機分派,而根據「認可交來物品」網頁記錄,還柙人士的「衞生護理」、「文具/小食/其他」、「嬰兒用品」的最近修訂日期分別為今年1月11日、去年10月19日和5月14日。不過,清單上未有標明更新了哪些物品,而「郵票」配圖更是2006年發行的1.4元郵票,但本地信件最低郵費已於2018年加價至現行的2元。
囚權組織石牆花建議增加指定物品款式和牌子,而且家屬經常難以聯絡到福利官,往往到探訪一刻才知悉手上物資是否獲批。現時懲教署的應用程式,功能包括按還柙或在囚人士編號查詢最新各物品可提交數量,組織亦建議善用程式,簡化交入物資程序。
阿Hei指,雖然收押所附近士多有相關物品出售,但一般較為昂貴,公佈消息後很快便有人查詢,亦因此認識了一些家屬,當中這位最令他難忘,「有一個手足爸爸約我哋,其實開頭覺得佢未必係手足,可能係單純想成本價買嘢,到交收嗰下佢好主動咁握我手,將阿仔單case來龍去脈講晒我聽。」
他笑言,馬上提醒對方不要談及案情以保護兒子,道別時對方亦有說一兩句口號,「喺呢啲時世底下,得到阿爸阿媽支持好重要,我睇得出爸爸係幾為阿仔自豪,呢樣係幾感動。」
他觀察到,越來越多個案上庭前也沒料到會面臨還柙。今年2月中,店內便有兼職倉務員保釋期間突然要還柙,本來已排滿下期更表,「佢接得最多更,本身隔一排要上庭,每次都係押後再審,但有一次控方無啦啦話取消保釋,咁就冇得保喇。」到收押所探訪那天,對方人在牆內卻更惦記同路人,叮囑若有意寫信給他,也記得寫給其他人,並向牆外人「祝平安」。
「手足計劃」轉眼已展開一年,Kenneth有份創辦的「隨心物流」一直負責運送探訪物資,每周風雨不改送貨到聯絡處。兩間小店經黃圈相識,隨即二話不說提供免費物流,「當時已經有唔少手足入咗去(監獄),好想為佢哋做啲嘢。」公司成立始於得知網店「光時」被物流協會打壓,「直頭出到聲話唔可以接佢哋生意,咁我哋就膽粗粗開咗間物流。」
直至近期公司有經濟困難,才收取「友情價」送貨,有別於其他物流公司,車隊沒有在車身印上公司招牌,「一路都想低調,一嚟有請保釋緊或者釋囚手足,二嚟想專心做好物流。」
時勢凶險,活在牆外亦像一個居於無形監獄。國安法下,不少黃店加倍小心,阿Hei坦言小店同樣會「自我審查」,留意帖文用字,只希望在如斯環境下,繼續堅守下去。
面對未來,他嘗試在無奈中保持樂觀,「以我哋認識嘅手足,好多都係心靈好強大,咁我哋應該比佢哋更加tough(堅強),唔應該drag down(拖垮)佢哋嘅情緒。」他說,堅持的理由很簡單,「始終有啲嘢,你覺得應該去做,就自然會做㗎啦!」
採訪當日,客貨車行經荔枝角收押所,Kenneth也曾進去探訪,最深刻是第一次走到探訪室,相隔玻璃,一個高大男子差點忍不住哭起來,「睇到手足對眼凹晒,當時係理大之後不斷拉人,警暴之類開始越嚟越控制唔到……大家都話,對成個香港或者自己人生,都冇希望。」這天送貨工作完成,自由離許多抗爭者仍然遙遠,下周一樣「照舊」運送物資,他輕輕嘆氣,「大家永遠都唔知結局係點樣,惟有堅持啦……我希望,可以唔使再車還柙物資。」
懲教清單上大都是「上世紀零食」,俗稱「五大」的零食,多間超市均未有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