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害阿布泰:公務員城管化幹部化 (劉細良)

迫害阿布泰:公務員城管化幹部化 (劉細良)

海關動員過百人搜查黃店阿布泰的多間分店,指其出售的商品沒標示中英雙語警告字句,涉嫌違反《消費品安全規例》。結果多間傳媒其後到各大小零售店舖巡查,發現沒標示中英雙語警告的商品多的是。立場新聞查詢海關有否再巡查或對違規商戶採取執法行動,海關迴避只是用講咗等如冇講的line to take去擋住:「正作出了解,如發現違例會執法。」

香港人其實看得好清楚,海關明顯是針對阿布泰作選擇性執法,完全違反公務員的程序公正protocol,變成了中共式幹部政治掛帥,大家憤怒起來,決定去買爆阿布泰,不惜排隊兩三小時畀錢,同當日初選投票排隊一模一樣。

中共三番四次質問香港人,為何在九七前沒民主,市民仍然信任政府,正因為香港是由一套制度規範去操作,而不是政治掛帥的人治。英治時期的海關會否派出一百人去查裕華國貨,不斷派出視學官,每星期到香島、培僑視學抽秤左派老師?九七前香港書展最大攤位是分配給中共黨企聯合出版集團。英式公務員訓練,講求程序公正,也講求執法尺度是否合乎比例,這就是所謂文明。甚麼是程序公正,就是一視同仁,海關掃蕩違反商品說明物品,不可能是突然之間覺得有需要,背後必定有政策理據,例如近期欠中英雙語商品說明的貨品氾濫,消費者用了健康受損,於是海關就採取行動掃場。如果已經成為政策問題,公眾利益受損,那當然不會是只有十幾小店的阿布泰問題,肯定多間大型連鎖店也有份。如今只搞阿布泰,擺明是政治,而不是政策決定。正如警察掃黃,成條砵蘭街就只針對一間馬檻,可能嗎?

任何執法都是講求合乎比例,例如違泊犯法,警方可以擎槍指住違泊司機、或用警棍扑爛違泊汽車嗎?執法者需要採取合乎比例的執法力度。動員一百名執法人員去查封阿布泰,根本就不成比例,似乎更多是想表現海關部門的政治忠誠,恐怕落後於「愛國者治港」的總路線。廣播處長李百全變身特區「焦裕祿」,看來已收到立竿見影之效,他姚文元上身用放大鏡拔出港台一株又一株毒草,得到林鄭月娥高度評價,已經在內部被捧為政務官的勞動模範。

官員爭先恐後鬥紅

鬥紅成為特區官員的行為模式,而過去他們捧為無上權威的英式文官一套已經變成了「原罪」,凡事講求理性、程序公正、會否開先例等的一套公務員規範,不單被視為多餘,更會惹禍,可能被上綱上線變成違反《基本法》、愛國者治港原則,於是人人爭先恐後,要展現自己是愛國者,最好方法是針對黃絲玩殘搞死佢哋。他們其實已經不是甚麼公務員,而是中共苛政下的城管幹部了。

鏟除立法會內部監察機制,影響遠不及公務員城管化幹部化,因為立法會只有否決權,而公務員的大小權力,卻遍及市民生活各方面!阿布泰事件反映出市民的憤怒,林鄭視而不見,香港真的可以回復正常嗎?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