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可以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上月的阿拉斯加中美會談中,中方屢次強硬發言,場面火爆。會談結束後,中國馬上出招,外交部長王毅旋風式訪問中東,並與伊朗簽訂協議,以人民幣結算石油貿易,揭開「去美元化」的序幕。中國在近期推出石油人民幣及數碼人民幣兩大招數,意圖衝擊美元地位,勢將令國際政經形勢更加動盪。
伊朗石油蘊藏量全球第四,但由於受到美國制裁,石油無法出口,經濟陷於困境。據媒體披露的協議內容,中國將在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伊朗則在未來25年向中國供應石油,並以人民幣或數碼人民幣結算,避開美元結算。
中國是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該協議等同在統治全球金融貿易體系近50年的石油美元機制打開缺口,影響深遠。
美元主導當今國際金融體系,其地位主要是靠石油而來。美國憑其超強大軍事力量,將全球將近70%的石油資源及主要石油運輸通道,置於其直接影響和控制之下,上世紀70年代起全球石油貿易需以美元結算。
由於石油是最重要的商品,各國為了購買石油不得不儲備大量美元;如今全球各國的外滙儲備超過60%是美元。仗着這一優勢,美國一有危機就可以印鈔,將經濟壓力分散全球。
在阿拉斯加會談前後,中國已集中火力向石油美元發起衝擊。會談前,中國、俄羅斯外長已於廣西會面,倡議兩國貿易以本地貨幣結算。由於俄羅斯是世界上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以外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意味中國將來對美元的需求進一步減少。
除衝擊石油美元外,中國亦意圖用數碼人民幣,來破解美國對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的操控。當前全球貿易體系中,國際間商品與服務交易幾乎都要通過SWIFT系統進行美元支付。在美國的主導下,伊朗2012年及2018年兩次被踢出SWIFT系統。
數碼貨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毋須通過銀行系統,就可實現與使用者之間點對點的轉賬交易,大幅降低對金融仲介的依賴程度,相信從而可以避開SWIFT系統。目前多國央行開始研究數碼貨幣,當中以中國最積極。現時有60個國家正研發數碼貨幣,只有中國的數碼人民幣投入實際使用。去年10月至今年2月,人行在深圳等10個試點城市,向市民派發數碼紅包,可用於消費,並預期明年2月北京冬奧運開幕前在全國推行,並逐步用於國際貿易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