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巴西和智利大規模接種科興疫苗後,確診率不跌反升,國產疫苗成效成疑。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近日罕有地承認中國疫苗保護力不高,當局正考慮透過混針、改善接種方法等,提升疫苗有效率,並稱要認真考慮信使核糖核酸疫苗(mRNA)的好處。科興疫苗整體有效率僅約五成,本港專家亦指國產的滅活疫苗保護性不及mRNA疫苗,但副作用相對較輕。
高福前日在四川成都的全國疫苗與健康大會發言,指當局需要考慮解決現有疫苗保護力不高的方法,包括改善接種程序,以及混合使用不同技術平台的的疫苗。
高福無交代詳情,但就提及西方國家生產的mRNA疫苗,稱多國已大規模接種,「大家都應考慮mRNA疫苗可為人類帶來的好處,我們必須認真跟進,而非只因我們已有幾種疫苗而忽略它」。
中國目前有五間企業生產的疫苗有條件獲批准緊急使用,包括三款滅活疫苗、一款腺病毒載體疫苗,以及一款重組亞單位疫苗(CHO細胞),但未有批准任何的mRNA疫苗。
高福曾質疑mRNA疫苗安全性,認為是第一次在健康人體上使用,不能排除不利的副作用。內地傳媒及科學博客亦曾質疑使用mRNA技術平台的德國復必泰疫苗安全和有效性。
高福早在疫情初期亦陷入輿論漩渦,高福當時被指「早已掌握(武肺)人傳人證據」,但卻忙着寫論文「隱瞞了疫情」。另他部份言論和觀點被指誤導,如「沙士類似事件不會再出現」、「兒童、年齡較小者比較不容易感染武肺病毒」等。
現時獲廣泛接種的國產武肺疫苗包括國藥及科興,均屬滅活疫苗。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國產滅活疫苗接種兩劑,對減輕嚴重病情的成效不算差,但對有輕微病徵感染,尤其是出現變種病毒的地區如巴西,整體保護性卻不佳,估計變種病毒影響疫苗的保護性,如要減低社區傳播的成效未必太好,「係咁嘅情形就要有唔同嘅方法,例如調節劑量、接種次數同混合打針係整體方向」。
被問到混針的成效及風險,梁子超指不同技術平台的疫苗對產生抗體水平及副作用各有優缺點,以mRNA疫苗為例,其所產生的副作用較強烈,而滅活疫苗及重組亞單位疫苗技術較成熟,副作用亦相對較低,惟保護性不及mRNA疫苗,「混合打針會否取長補短,既可增強保護力同抗體求平,又可減低副作用,係值得研究」。
不過,梁子超認為需有大規模臨床研究及廣泛使用數據,排除異常情況,確立疫苗的安全性,「始終有部份疫苗技術比較新,如果未能曾經好廣泛使用,就混合使用,就唔值得喺呢個階段太早下結論」。
香港大學上周四開始招募100名市民參與混針研究,他們會先注射復必泰疫苗,28日後再打科興疫苗,預計參與者打針後半年會有初步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