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主嫌收費貴 街市難受惠

檔主嫌收費貴 街市難受惠

【本報訊】政府將經電子支付工具發放五千元消費券,惟僅涵蓋四種電子儲值支付工具,慣用現金作交易的濕街市恐被忽略。檔販指安裝八達通須收手續費和轉賬費用,對申請卻步,「裝嗰時唔使啫,咁後尾一路用,都要收錢㗎!」認為消費券無助增加生意額。

本報記者昨走訪九龍東一個街市,發現絕大多數檔販仍然沿用現金,甚少人使用電子交易。

蛋檔農家蛋並無安裝八達通等支付工具,負責人彭小姐坦言因為八達通收取高昂手續費,並指即使八達通擬免除安裝費及免除銀行賬戶資金轉賬費用,直至消費劵計劃結束,她亦無意安裝,「裝嗰時唔使啫,咁後尾一路用,都要收㗎!」

長者顧客唔識用

海鮮檔「好景海鮮」同樣只收現金,負責人直言不會安裝八達通等電子儲值支付工具,「街市冇咁先進㗎,你叫啲阿婆攞啲Alipay過嚟買嘢咩?阿婆識唔識用呀?」

乾貨方面,時裝店薇婉服飾已安裝支付寶和WeChat Pay,店主張小姐說一半顧客會使用電子支付,惟年長顧客不熟悉。她指一直想安裝八達通,但手續費、錢銀流通等細節問題一直延誤多時,相信派消費券有助刺激消費。提供Apple Pay等多個電子支付方式的鯉魚門電器負責人吳小姐亦指,八達通交易和信用卡要收交易手續費,即使免安裝費亦不吸引,坦言商戶做生意用現金周轉最靈活,效益最大,電子支付錢銀到手始終需時較長。

街坊郭先生平日主要使用八達通,他說消費券會用來買餸和支付日常開支,「但呢度冇幾多檔有(八達通)。」陳婆婆則抱怨電子支付不方便:「麻煩呀!我哋老人家都唔識用,最好畀現金,我哋多數攞嚟買餸,有時我一日買幾百蚊,(一千蚊一個月)邊夠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