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資助青年就業  大灣區公司出最低薪交數

港資助青年就業  大灣區公司出最低薪交數

【本報訊】政府力谷年輕一代到大灣區工作,早前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企業聘請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每個職位月薪最低1.8萬元。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指,已有275間企業提供逾2,000個職位空缺,但本報發現,大部份經專題網站刊登的空缺,均僅以最低要求月薪1.8萬元請人。有工會形容企業提供空缺旨在向政府交數,提醒年輕人過了18個月資助期後隨時被減人工或失飯碗。

《施政報告》提出斥資逾四億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1月8日推出,政府承諾劃一為企業提供每個職位一萬元津貼,每個職位月薪最低1.8萬元,為期最長18個月,2019至2021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可申請。

職工盟:18月資助期後或失業

羅致光在網頁指,截至本月7日已有275間企業提供逾2,000個職位空缺,其中過半數是創科職位,形容企業反應熱烈。有關空缺經審核後已由勞工處陸續上載計劃專題網站(www.jobs.gov.hk/gbayes),公開讓合資格青年申請。截至本月7日,求職人士已提出共5,727個申請。羅又傾力硬銷大灣區,指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區域之一,發展潛力巨大。

記者昨午瀏覽計劃專題網站,發現網站刊登近700份空缺,當中大部份僅以計劃最低要求月薪,即18,000元請人,部份空缺將月薪定在18,000至68,000元之間,聲稱視乎學歷及經驗而定,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主要招攬近年畢業大學生,申請人經驗理應相若,難明同一職位薪酬竟現如此大差距。

職工盟統籌幹事王宇來指出,大部份企業只是以計劃最低月薪要求請人,反映他們旨在向政府交數,「算係畀吓面政府,用最低人工要求請人,等政府做靚盤數」。

王宇來批評政府花四億送港人到內地工作,但創造本地職位方面卻乏善足陳,無助解決失業,他又提醒申請者要留意計劃資助期僅18個月,資助期一過或會減薪甚至取消職位。

■本報昨午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專題網站發現,大量空缺的月薪僅屬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