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京「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港府及建制派均指會有更多人參選,對解決香港問題更有利,但身兼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的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接受中新社訪問時指,「完善」選舉制度不能保證出現好的政策以解決本港現存的各種問題,此舉雖可排除部份妨礙香港有效管治因素,但能否提升管治能力,要靠港府爭取中央政府政策支持,並進行自我完善。
陳弘毅在訪問中指,以前香港社會非常政治化,任何支持政府或與政府合作者亦會受到攻擊,相信「完善」後的選舉制度將吸引部份因原來泛政治化環境而卻步的人士,並指這些人或許不習慣或不適合參與直接選舉,但有服務社會的意願。
他認為,新立法會將有相當數目的新人,又指選委產生的40席相信亦有相當比例為新人,認為選委會的界別及人數增加、亦增社會基層和地區人士,補足了原有選委會的不足。
雖然「完善」選舉制度後,參選的資格審查會較嚴格,但陳認為被否決參選資格者不一定比以前多,因未來參選立法會須在選委會每個界別取得兩名委員提名,相信絕大部份獲足夠提名者都會符合參選資格。
而政務司長張建宗在《給香港的信》中繼續為人大閹割選舉護航,指制度改變並無侵犯市民投票或參與選舉的權利,又表示只要效忠憲制秩序,任何政治背景的人士均可依法參選,強調普選的最終目標依然「完好無損」,而新的選舉制度能夠令行政立法關係更緊密。
不過,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認為,新制度把過去民主派排除出選舉,令新空間出現,「咁一定有人會想上位,呢班人咪會出嚟選甚至當選」,惟這些人在正常選舉制度下,「未必會係香港市民嘅選擇,佢哋效忠嘅對象亦唔係香港人,唔會以香港人利益為依歸」,雖然在政府需要議會通過政策時樂意全面配合,但整個政策制定及討論過程,完全偏離港人利益,只會繼續向既得利益者或中資等傾斜,無助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
對於陳弘毅稱將來被DQ的參選人不一定較以前多,鍾劍華反駁指參選人需要向不同選委會界別乞求提名,本身已經是篩選關卡,而整個選舉設多關資格審查,「已經係篩選亦更冇標準可言」,批評陳在每次北京做決定後,只會做「應聲蟲」試圖淡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