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史料 - 左丁山

封殺史料 - 左丁山

一位記者近日送左丁山一本書,叫做「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由不同前線記者執筆。記者X對左丁山講:「呢本書當作一個歷史記錄,畀以後嘅記者參考,或者香港歷史參考,出版過程好艱難,能夠面世,我都好慶幸,每本賣150元,唔知有冇人買,因為你知啦,本港大書店幾乎全部在中聯辦影響力範圍之內,搵書店攞書好艱難!」

講到幾乎流眼淚,令人心酸心淡,香港今日之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空間已大幅度縮窄,你敢寫,冇人敢出版,你敢出版,未必搵到印刷廠敢印,印好嘞,又未必搵到書店肯代售。記者協會以前未有國安法之前,比較順利出版過一啲書,有大書店攞咗幾十本去賣,有讀者到該書店買,店員話一早賣晒,冇咯。但消息話記者協會還未收到該書店任何貨款,內情如何,大家都不懂。

記者X曾經想研究1997年6月至7月呢兩個月間之香港報刊如何報導回歸新聞,到大學圖書館及中央圖書館查閱資料,大學係有大量書籍,但八九成係內地及本地中方機構出版,內容之偏向性可想而知,記者X靈機一動,想話找1997年壹週刊合訂本參考,圖書館都話地方有限,二十幾年前嘅雜誌合訂本已經入咗倉,要填表申請索取閱讀,手續不方便,記者X最後只好放棄,但亦從中領略到一個要點,就係中方對回歸事件極度重視,出版大量書本,完全以聲勢壓倒本地或海外個人研究者之研究,入到圖書館就容易會睇晒只係中方書本/報導,不見其他。中方素來着重「歷史為我用」,不惜工本去編寫出版,民間學者實在難以仿效,故此研究本港現代史,只有初學者以為容易。從呢個角度睇,記協出版嘅不同嘅採訪記者實錄,對未來之真正專業史學家好有參考價值,希望可以留存,希望圖書館唔好視之為政治不正確!

「反修例風暴採訪戰場」一書,有367頁,由42名新聞工作者合著,封面內頁有簡述云:

「一宗台北命案,帶來一條修例草案,掀起萬丈浪。2019年中反修例示威爆發,遍地開花。催淚煙、火光、藍色水、雨傘陣。香港從此不一樣。我們是新聞工作者,求真是天職,走在歷史最前線,有責任作見證。無畏、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