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阿曼於2018年患上的Wells syndrome,又稱「嗜酸性蜂窩組織炎」(Eosinophilic cellulitis),患病率不足100萬分之1。本報曾向多名專科醫生查詢,發現目前本港對此病所知甚少,醫管局對有關病人數字並無統計。
根據外國資料,Wells syndrome患者會出現皮疹,其後更會出現皮膚痕癢及灼熱感。皮疹呈凸起、紅色甚至大範圍腫脹,皮疹可能反覆出現,持續數年之久,亦會翻發。此症患者可能同時出現哮喘、關節痛、發燒等。治療此病,一般使用類固醇、抗生素、免疫抑制劑。
阿曼於2019年患上的過敏性肉芽腫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簡稱 EGPA),該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由於錯誤地攻擊身體內的血管組織而導致病變。
風濕科專科醫生吳善巍解釋, EGPA患者通常有哮喘病歷,發病時會出現氣喘,而且全身皮膚痕癢,甚至出現皮疹,尿蛋白偏高,亦可能伴隨手腳麻痹。吳善巍引述外國統計,歐洲每10萬人約有1人患有此病,常見發病年齡由40歲至50歲。吳善巍指醫生一般會以類固醇初步治療血管炎,必要時會用高劑量類固醇來控制病情。當醫生進一步了解病情時,會同時使用免疫抑制劑。惟吳善巍提醒,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會出現體重增加、脫髮、停經、肝酵素上升及情緒不穩等。
對於阿曼於約20歲確診哮喘,2018年患上Wells syndrome,一年後再確診EGPA,吳善巍不排除前兩者皆屬EGPA的前期病徵。他指,EGPA引起的併發症足以致命,吳曾於公立醫院接觸一名EGPA患者,最終併發腦出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