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海關關員林景楠創立的「阿布泰國生活百貨」,前日遭海關動員百人突擊搜查25間門市及倉庫,以多款沐浴露及清潔劑等貨品未貼上中英文警告標籤,違反《消費品安全條例》為由,撿走40萬元貨物,並拘捕男董事。本報巡查日本城、優品360等家品連鎖店,發現同樣有出售無中英文標籤的沐浴露及清潔劑,令人質疑海關執法雙重標準。事件引起市民反彈,紛紛質疑海關選擇性執法,他們以行動表態,昨日由早到晚買爆阿布泰「大懲罰」,令各區分店大排長龍,其中旺角分店越夜越旺場,人龍一度排出彌敦道。
海關前日的搜查行動引起爭議,海關昨開記招解畫,消費者保障科消費品安全課總貿易管制主任陳國雄指前日行動中撿獲14款共8,805件違規沐浴露、家居清潔劑和衣物漂白劑,市值40萬元,一名33歲男董事被捕。陳指該批物品包裝資料全部無就安全存放、使用、耗用或處置標示中英文雙語警告或警誡字句,其中12款只附泰文警告或警誡字句,另兩款則附泰文及英文警告字句。
陳否認動員百人是大陣仗,「佢全港18區都有零售點,因此動員嘅人力物力較大」,而貨倉是補貨點,有必要到貨倉檢驗,並非罕有做法,更指如相關產品沒中英文警告字句,即使稍後在貨倉存貨加上標貼,講法不合理。
記者昨巡查本港多間日本城、大生生活超市及759分店,發現部份生活用品包括漂白水、洗衣液及漱口水均沒標示中英雙語警告字句,但未見海關採取行動,令人質疑海關非一視同仁。記者晚上更目睹調景嶺都會駅的日本城竟有職員「補鑊」臨急臨忙貼上雙語警告標籤,甚至有職員稱「政府規定話要黐,(政府)查到會死呀」。
現場所見,該款洗頭水在未貼雙語警告標籤前,瓶身只有英文和泰文,記者向職員詢問為何突然貼標籤,對方坦言並不清楚箇中原因,只覺這個步驟很麻煩,令她和另外兩名店員都要臨急臨忙為大批貨品貼標籤。她透露預計要花一晚時間將所有消毒用品及沖涼用品貼上印有「如果有皮膚損傷、過敏、濕疹,要停止使用」字句的中英語標籤。
此外,有市民在被指是「藍店」的優品360發現部份清潔劑等商品的標籤,均沒標示中英雙語警告字句,下午職員將沒有中英文標籤的貨品收起。藍田啟田商場的優品360有職員檢查沐浴露、潤膚露有否貼上中英雙語安全標籤,並臨時貼上標籤。被問到為甚麼要貼上這些標籤,職員指「呢個不嬲都有、之前都有、有中文睇」。記者問及職員是否特意要貼,她表示「唔關事」。
就被質疑選擇性執法,海關回覆指「就查詢提及有關懷疑違規產品,海關會作出了解,如發現有違反《條例》或《規例》情況,會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
民主黨消費權益政策發言人袁海文指海關執法動用人力規模之大與案件嚴重性不對等,而且事後有其他店舖售賣同類貨品,海關卻未有搜查,令人質疑執法上有雙重標準,或不公平或選擇性執法,甚至惹人揣測背後另有目的。
市民爆買懲罰行動越夜越旺場,其中至晚上10時許,旺角荷李活商業中心阿布泰分店仍有人龍,高峯時一度排到70米外的彌敦道。該店原定11時關門,職員10時許截龍,仍有50多人排隊,職員稱付款預計需排個半小時,但市民一直秩序井然排隊,未有不滿。
據網媒「Resistance Live Media」報道,阿布泰老闆林景楠昨晚9時多現身旺角荷李活中心分店,多次彎腰合十多謝顧客,顧客則拍掌及高呼:「加油啊」、「唔好放棄啊!」林回應:「我哋一定唔會放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