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協高層利益衝突礙改革

圍協高層利益衝突礙改革

【本報訊】圍棋界「棋力亂象」背後,牽涉的是香港圍棋協會(圍協)的地位問題。圍協對外自稱為香港「唯一官方的圍棋協會」,但坊間棋院、甚至棋協創會會長都拒認其官方地位。圍協回應查詢時亦淡化其地位,改稱是「官方認可的圍棋協會」。有熟悉圍協的棋手表示問題存在已久,雖曾有人提出改革,但事涉各棋院利益,「理事會內有啲好大、有份量嘅人令件事唔能夠成功」。

圍協成立於1982年,在網頁列舉多項地位,包括屬港協暨奧委會會員,負責選拔香港代表比賽或交流;「國際圍棋連盟」會員、「世界華人圍棋聯合會」理事、以及康文署唯一合作圍棋機構。

不過棋界上下未有認同圍協的「官方地位」,現任副會長敖立賢形容圍協屬「業餘性質」,創會會長蕭世傑更明言香港圍棋「一直都沒有官方機構」。本報再就地位問題向圍協查詢,會方回應時指圍協是「官方認可圍棋協會」,與原本的「官方圍棋協會」講法不同。

小圈子交流活動 被轟不公

蕭世傑透露任圍協理事時曾提議協會擔當總會角色,統一圍棋制度提高認受性,但最後因人事問題告吹。「制度完善要靠人,有冇嗰種量度呢大家?講得唔好聽就未必互相接受得到」。他又指目前理事會成員大多有自行經營棋院,會有利益衝突,改善制度惟有等新一代放下私心。「目前做唔到,期望後輩可以做得到,做到絕對係好,但難度非常大。」

熟悉協會運作的棋手K指出,圍協角色在業界只是「眾多棋會之一」,沒有官方資格,批評以往協會很多交流活動都有「圍威喂」情況,基本上「識邊個就有得去」,做法不公,認為協會若擔當總會角色,應公平分配名額。

K續稱,曾有圍協中人提出改革,建議統一棋力證書及導師牌照制度,不過協會由業餘人士主理,難以處理大量行政工作。此外,圍協與改革亦存在利益衝突,「睇返理事會同董事名單,好多係有喺出面開棋會嘅,如果叫佢哋整一套制度令自己棋會有不同程度嘅唔方便,都唔係咁容易」。他形容理事會中有些人令改革未能成功,不少有心人都已灰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