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兒童醫院涉及嚴重醫療失誤,累兩個月大男嬰陀足一世心臟起搏器。該院上月31日為一名有先天心臟缺陷的男嬰施行修補手術,但衍生了心臟傳導阻滯(Heart block);雖屬手術已知併發症,但男嬰家長向本報透露,主刀醫生承認手術期間判斷出錯,導致事故。醫護團隊要求盡快為男嬰安裝心臟起搏器,家長知道愛兒要「陀足一世」,欲找其他醫生諮詢,卻被嘲諷「你可以去大灣區睇吓有冇人幫到你(哋)」,令她深感受辱,決定向醫院投訴。
該名不幸男嬰叫Liam,患先天心室中隔缺損,心臟有個直徑約3毫米的洞。媽媽陳小姐(化名)接受本報訪問指,早在分娩前已與醫生商量解決方法,原以為可以服用去水丸、薄血藥等舒緩;惟Liam出生後心臟發育未如理想,加上體重偏輕,醫生最終決定以風險較高的開刀手術治療。
陳小姐稱,雖然擔心Liam體重一直未達手術「安全線」的3公斤,或會增加風險;但醫生指如果手術成功,Liam就會完全康復,「而且佢話輕過3kg都做過,都會安全,我覺得放心」。她稱在簽署手術同意書時,已知悉心臟傳導阻滯為罕見併發症之一。
不過,手術完成後,醫生告知「不太成功」,原因是發現Liam有心臟傳導阻滯現象,心跳很慢,需要立即植入臨時心臟起搏器。她聞言晴天霹靂,惟醫生的話更令她錯愕,「佢話因為要判斷落針位置同路線,左邊定右邊入會避到神經線,佢揀咗其中一邊,事後諗返應該係要入另一邊。(即係佢認自己出錯?)我覺得係。」
陳小姐表示,醫生說Liam需要盡快植入永久的心臟起搏器,以維持心跳正常。她表示,早有心理準備Liam的路從來不好走,但知道若要「陀機」,隨時要「陀足一世」,日後也不能再做劇烈運動,甚至有可能被歧視,她和丈夫希望先尋求私家醫生意見,惟其中一名醫護人員竟說「其實你哋冇得揀,全香港得我哋(醫院)有得做(手術)……除非你哋去大灣區啦,可以去大灣區睇睇有冇人幫到你哋」。
她稱聽畢感到「反而calm咗,因為(失望到)冇乜好講」,「點解可以咁嘅態度,由手術到之後見面,所有嘢build up到呢個情緒非常失望同無奈」。雖然Liam暫時情況穩定,但夫婦大感屈辱,周三(7日)作出投訴。
醫管局覆稱,男嬰的心臟傳導阻滯,屬於已知的手術併發症,而且家長已簽署手術同意書。由於男嬰留院期間,即使植入臨時心臟起搏器,心跳仍然過慢,應盡快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否則有心臟衰竭風險。院方未有向家屬致歉,更沒回應醫護人員有否說過建議家屬在內地求醫等類似說話,僅指如家長希望尋求其他醫療意見,會盡量配合。
有心臟科專科醫生稱,3毫米的洞對嬰兒來說比較大,所以有手術需要。由於肉眼看不到神經線,這類手術一般會由右邊心室開刀,較容易避開神經線,由左邊心室進入的機會較微,一般在非常特殊、需要事先與手術團隊商討的情況才進行,所以對於涉事醫生「揀錯邊」的說法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