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七樓以下公設比宜低於15%

建築師:七樓以下公設比宜低於15%

在台置業成本較香港「親民」,台北市平均樓價每坪(一坪約35.714平方呎)在60至70萬元(新台幣,下同),即每呎約4,300至5,200港元。近年獲不少港人青睞的台中,樓價更介乎23至35萬元,即每呎約1,900至2,600港元,但置業時要留意公設比。

台北平均達35.3%

公設比在台早為民眾詬病,據當地《住展》雜誌所做的統計,去年頭10個月預售的樓盤平均公設比,台北為35.3%,新北巿為33.1%,分別較前一年升0.5%,創歷史新高;台北新建樓盤公設比低於30%的在2019年還有八個,但到了去年只有兩個,最高公設比達47%。若在台北以每坪50萬(約13.7萬港元)購買30坪的單位,公設比為33%,實際使用面積僅20坪,剩餘的10坪都被計入公設,變相花了500萬(約137萬港元)買公設。

公設分為「大公」和「小公」,大公一般包括門廳、運動休閒設施、游泳池、管理員室、機電房、儲水池及地下避難室等,即全體住戶均可能用到的公共設施;小公是指每層樓的樓梯間、電梯間、通道、走道等,即同一樓層住戶共用的設施。建築師張俊哲指出,在不包含停車位的情況下,「(大公+小公)÷(主建築物面積+陽台+雨遮)×100%=合理公設比」,他認為7層樓以下應少於15%,7至12層樓應少於20%,12層樓以上則應少於25%。《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政府只規定可被納入公設的地方,但沒規定公設比的上限,「所以公設要灌到幾多百分比,基本上是看建築商的決策判斷或建築商的良心」。

《蘋果》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