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港超聯復賽後每個球場的限制五成觀眾入座,到近期進一步放寬至七成半,在有限制下出現三場「紅旗波」,成了球圈熱話,不過,實際距離球市真正復蘇尚有一段距離。
投資職業足球從來所費不菲,參加港超聯除每季要數十萬元保險費,還有場租、轉播及球員薪酬等經常性支出,每間球會每月基本消費是數十萬甚至逾百萬,各隊這兩季受疫情影響,長時間閉門作賽,連本已不多的門票收入也沒有。
坊間指近期球市絕境反彈是小陽春,但流浪總監李輝立認為球市雖反彈,但實際上依然是「蝕住搞」,他說:「入場人數上升,其實球會每場仍然虧蝕,現在搞球隊的費用實在超高,場租貴,每場比賽還有足總職員等開支;近期收入因入場數字增多而提升,但實際收入有多少改善,現時還未太清楚。」
他指出以復賽初期在旺角場的菁英盃夜賽為例,每場開支50,000元,門票收萬多元,兩間球會均要蝕萬多元,對球會來說仍是花費高昂。「搞港超聯每隊要搞4、5支青年軍,直播又要付費,還有保險費,參賽前要計算好,基本上是一定蝕本,沒一隊可以做到收支平衡,是多還是少一點的分別。」李輝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