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廣播處長李百全,閹割技術一流,把港台當自己豢養的狗,進行絕育手術,針對目標百發全中,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整頓港台,變成整蠱員工。 不只非合約員工朝不保夕,拍好的節目不斷要抽起,則工作成果也不知道能不能廣為傳播。有這樣的廣播處長,還何須要廣播,不找警務處長兼任,也一樣忠誠勇毅。
最折磨人的不是面對,而是未知。很難想像,編導撰稿主持收音打燈拍攝,卻不曉得拍完後會不會白做一場的心情。傾盡全力而反應冷淡沒關係,甚至犧牲掉飯碗也不要緊,不知道能不能過關,關係就大了;要保持製作初衷,還是揣摩處長心意,以博取節目出街資格好呢?這樣忐忑着計算,斷不會有好作品。
寫過那麼多歌詞,很明白要估計製作人歌手企劃等人收不收貨,只想着能順利錄音,不但顧不得自己喜不喜歡,連大眾都不會喜愛,不能放心放手創作,不如不作。要經過不短時間,累積不少經驗,才能調適心態,忘記之後有重重關卡,豁出去再算。
評論時事主持人心情也一樣,頭上懸着一把叫「觀點平衡」的尚方寶劍,一邊說一邊想着有沒有失衡,這是在表演赤腳走鋼索嗎?什麼叫評論?「與另一種觀點不符」,即是要走混搭風,包含所有觀點,就不是評論,是新聞報道。
但是港台前線員工處境更誇張,唱片公司不用我的「東西」,頂多不付錢或是給個潤筆費意思意思,斷不會要我自掏腰包賠錢,說我耽誤了他們的製作進度。
編導為節目搜集資料,查冊查到被查,做節目做到上法庭,又居然罪成,事件本身已可以上瀛寰搜奇之類節目。製作人如今要面對新玩法,節目若要抽起,要自己賠製作費,處長這一大手筆,寫下打工血淚史詩新篇。
虧他想得出這公務員條例,失職者要扣薪賠償給公帑,還有誰肯打這份工。鄭月娥抗疫無功、推銷科興疫苗未如理想,不知禮賓府內的現鈔,有沒有需要搬一公斤到庫房?對港台員工來說,留下來,果然比離開更艱難。
人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司馬昭隱忍多年,一步步閹割曹魏政權,如今李百全不顧公論、不忌憚民心,上任個多月就一口氣大肆屠宰,只是董卓格局,大搖大擺直把港台變央視。解僱公務員比較麻煩,勸退不如逼退。不准節目參賽,拿獎了耶拒絕領獎,光是這招,李百全就值得拿新聞大獎,港台沒節目,大家只有在新聞上看見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