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機構上月減持165億中國債

境外機構上月減持165億中國債

【本報訊】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止,境外機構持有的中國國債約2.0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反映境外機構3月減持了約165.1億元,是過去24個月來首見。有專家分析指,這意味有資金押注中國經濟增長高峯期已過,並會拖累人民幣滙率轉弱。

中國原本因較早控制疫情及經濟復蘇,人民幣兌美元在去年下半年大升逾8%,今年1月一度觸及6.4245,創2018年6月以來新高。然而,在農曆假期後,隨着美債孳息率急升及美元反彈,中、美國債利差大幅收縮至約145個基點,創逾一年低位,期內人民幣亦悉數蒸發今年內升幅,本月初一度跌至6.57弱方。

法巴料人幣年內見6.8

法國巴黎銀行外滙與本地市場策略主管季天鶴接受彭博訪問時指,人民幣目前與2018年走勢類似,「主因中美經濟的前景相對逆轉,也在中美息差收窄上呈現」。季續指,2018年中國經濟成長高峯已過,美國還在延續增長,而貿易戰加劇兩者分化,料人民幣兌美元年內將跌至6.8算。

中美10年期國債息差方面,在去年底觸及逾250基點的紀錄高位後持續收窄,目前約150基點,市場料10年美債息可升至2厘。回顧2018年,中美息差也從年初約150基點一直收窄,至11月時只有約30個基點。息差的收窄反映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和物價預期的相對變化。而且,14天美元兌人民幣相對強弱指標在3月底觸及72.42,至2019年9月以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