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急性甲狀腺炎又稱奎汶氏甲狀腺炎、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巨細胞性甲狀腺炎。病因未明,發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但亞急性甲狀腺炎由病毒引發確實證據尚未找到。病理是甲狀腺腫大,質地堅實。甲狀腺腺泡為肉芽腫組織替代,其中有大量慢性炎症細胞和吞有膠性顆粒的巨細胞形成,故有肉芽腫性或巨細胞性甲狀腺炎之稱。
臨床病徵
多見於中年婦女,發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典型患者整個病情可分為早期、中期及恢復期。
早期:發病多急驟,特徵是甲狀腺部位疼痛,常向頜下、耳後或頸部等放射,咀嚼和吞嚥時疼痛加劇,甲狀腺病變範圍不一,可先從一葉開始,以後擴大或轉移到另一葉,或始終限於一葉。病變甲狀腺體腫大,堅硬,壓痛顯著。病重者甲狀腺出現大面積破壞,使腺泡內甲狀腺素及碘化蛋白質大量釋放入血,因而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徵,包括手震、心跳、脾性急躁不安、失眠、怕熱、大吃、體重下降和經期亂,此期可維持數周。
中期:甲狀腺部位疼痛已消退,但甲狀腺腺泡內甲狀腺激素由破壞而至耗竭,甲狀腺實質細胞尚未修復,血清甲狀腺激素濃度降至甲狀腺功能低下水平, 病徵是精神疲累、嗜睡、思路緩慢、情緒抑鬱低落、便秘怕冷、眼臉手腳浮腫、體重增加、低血壓、心跳脈搏過慢、頭髮乾旱稀疏。
恢復期:症狀漸好轉,甲狀腺腫漸消失,甲狀腺實質細胞修復,血清甲狀腺激素濃度漸轉正常。患者大多完全康復,變成永久性甲低者只佔5%。
以上三期常見於病情較重者,輕症患者甲狀腺僅略增大,疼痛和壓痛輕微,未必有甲亢或甲低病徵。整個病程長短不一,可數星期至半年以上,一般約2至3個月。病情緩解後,復發率大約5%。
診斷
超聲波和細胞檢查是主要診斷檢查方法。甲狀腺超聲波顯像為壓痛部位呈低密度病灶,幼針穿刺抽細胞檢查可證明巨核細胞的存在。病情較重者早期血清T3、T4 和甲狀腺免疫球蛋白增高,而TSH降低。
治療
非類固醇消炎藥是第一線治療藥物,常用如Arcoxia。病情較重者可加類固醇激素,開始時可給Prednisolone ,連用1至2周,然後逐步減藥量,療程1至2個月。早期如有甲亢,可用beta-blocker如Propranolol減輕病徵。中期如有甲低,要補充甲狀素。大概5%患者會永久性甲低,需長期補充甲狀素。
袁寶榮 耳鼻喉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