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搶劣質罩派院舍 社署一年始叫回收 業界早用完:唔知政府點做嘢

高價搶劣質罩派院舍 社署一年始叫回收 
業界早用完:唔知政府點做嘢

【本報訊】港府去年初高價「盲搶罩」,買入大批質素欠佳的問題口罩,卻從未交代去向。有院舍職員向本報透露,上月收到社署通知有內地製的問題口罩流入院舍,但該批口罩一年前派發,早已用完,政府的通知已無意義。物流署證實去年向社署派發了約273萬個問題口罩,其中近100萬個在派發後近一年才發現未達微粒過濾效率標準。社署表示問題口罩主要派發予院舍員工使用,但拒絕交代院舍清單,未知當中是否包括曾爆發疫情的院舍。

記者:趙雅婷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今年2月回應立法會查詢時披露,截至去年12月底,物流署發現約8,370萬個疑有問題口罩,當中過半有質素問題,為數約4,500萬個,其中約327萬個已分發予各個政府部門,但局方並無交代獲派發疑有質素問題口罩的政府部門。

本報向物流署查詢,署方回覆指,獲發問題口罩的政府部門共有11個,社會福利署為「大戶」,共獲分發約273萬個;第二多則為警務處,獲分發32.6萬個;海關、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辦事處、民政事務署等部門亦獲發疑有質素問題口罩。

■物流署去年派發過濾效率未達標的「長東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口罩予社署。

共購500萬個 涉款1,800萬

有院舍職員向本報投訴,去年4月獲政府分發口罩時,曾向社署職員查詢口罩的安全性,惟從未獲正面回覆。事隔近一年,院舍上月才收到社署通知,一批已流入院舍的口罩有質素問題,要求停用及回收。

據了解,其中一款由社署分發的問題口罩是由中國河南省企業「長東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社署上月中發電郵通知各間安老院,該品牌的口罩未符合其聲稱的標準,問題包括微粒過濾效率等,正安排回收及更換,要求各院舍立即停用。

涉事的長東醫療口罩,包裝標示它符合中國醫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標準,根據中國政府去年就武漢肺炎公佈的防護用品標準,「YY0469-2011」屬醫護用的口罩級別,須獲省級藥監部門批出生產許可證方可生產。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資料顯示,長東生產的另一款「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用口罩」,去年10月亦被相關部門發現口罩細菌過濾效率不合格,要求回收。

物流署證實,去年3月及4月透過直接採購分兩批購入「長東醫療」的口罩,兩份合約共涉500萬個口罩,價值為1,800萬元,即平均每個口罩為3.6元。經化驗所測試後,發現口罩未達供應商所聲稱的所有要求,已通知相關部門停用,包括獲分發273萬個的社署、以及獲分發32.6萬個的警務處。

收到通知的院舍職員對此感到憤怒,「都唔知個政府點做嘢」,政府相隔近一年方通知院舍口罩有問題「真係太遲,好多餘,一早已經用晒」。他指出,職員工作時需要陪同院友外出就醫,若佩戴不合格口罩會增加其感染風險;或是若有職員不幸染疫,成為隱形患者,「就會成間院舍都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