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力的地位出發 - 古德明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 - 古德明

三月十九日,中共代表楊潔篪會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不忿被當面數落,罵道:「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大家猜得到他在說什麼嗎?

查一九四七年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出版的《國語辭典》,「出發」只有一個意思:「起程之謂。」中文「出」字,可以指「出門」,「發」則是「起行」,例如《戰國策齊策六》王孫賈的母親說:「汝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水經注江水》寫水流之速:「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中文「出發」的意思非常清楚。

現代漢語的「出發」卻別有解釋。查一九七七年第一版《現代漢語詞典》,「出發」者,「考慮或處理問題時以某一方面為起點」也。這解釋,讀了還是似懂不懂,真有現代漢語特色。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說:「我們討論問題,應當從實際出發。」又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說:「每一個黨員,每一項言論或行動,都必須以黨的利益為出發點。」翻譯成中文,會簡潔明白得多:「討論問題,先須務實。」「每個黨員,一言一行,都應首重黨的利益。」

至於「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應是連現代漢語人都讀不懂,新華社唯有揣度其意,改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原來「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竟是「居高臨下」的意思。現代漢語就是這樣不受傳統規範,自由得不知所云。而這還用作外交語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