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失立會議席 焉知非福(楊文俊)

民主派失立會議席 焉知非福(楊文俊)

中國人大日前決定修改香港的立法會選舉制度以及選舉委員會產生方法,立法會在下屆起將新增40席由選舉委員會選出的議席,地區直選議席將降至20席,由沒有任何功能組別選民資格者投票選出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以至由區議員互選產生的區議會(第一)功能界別皆被取消。另外,參選立法會者除了需要通過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審查,還要取得選委會委員全部五個屆別委員的若干提名,相比起現在只需取得過百名一般市民提名即可入閘,參選立法會的門鑑大幅提高。明眼人都可以看見,民主派要在選舉中入閘難度甚巨,要在立法會取得過半數議席更屬天方夜譚。

政府之所以不斷在立法會議席上打主意,無非因為與政府對立的民主派長期也是依賴立法會議席帶來的資源爭取民主。在本次的選舉制度修訂前,香港原有的立法會產生方式雖明顯有利於親中派,然而,民主派並非不能在選舉中取得議席。於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前,選舉從來也沒有篩選候選人的情況,故此,不論是香港市民,抑或是國際社會,皆認同立法會選舉具認受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民主派若不參與立法會選舉,則會被市民以至國際社會理解成親中派取得了香港廣泛民意授權,故在策略上不可能不參與立法會選舉。正因如此,香港民主派政黨不論立場如何,皆以參加立法會選舉,取得立法會議席為目標。政黨能否持續運作,亦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取得立法會議席。缺少了立法會議席,民主派政黨以至民主派人士所能取得的資源遂大幅減少,要維持現時爭取民主的工作將面臨極大困難。

不用再聚焦爭取議席上

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時,政府開始借選舉主任的行政權力以「不擁護《基本法》」為名篩選候選人,更在選舉後以「宣誓不莊重」為名取消六位民選議員的資格,立法會的認受性早已一落千丈。將原定上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以疫情為名延遲一年,至今天在沒有諮詢香港市民下大幅修改立法會的選舉制度,實只是將已經爛得七七八八的畫皮徹底撕破而已。

有曰: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今天人大逕自改變香港的立法會選舉制度,民主派再難取得立法會議席,表面上看似是對民主派毀滅性的打擊,但更是對民主派的一種磨煉:將爭取民主比喻為騎單車,議席對民主派而言就好比單車的輔助輪。將輔助輪拆掉,騎單車時當然一定會不斷摔倒,卻是真正學懂踩單車的第一步。立法會選舉認受性已失,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皆對此心知肚明,民主派因此不用再聚焦在爭取立法會議席上,正可以趁此機會脫離對立法會議席的依賴,學懂如何在沒有立法會議席下爭取民主,在立法會外找出路,為香港尋找一條新的康莊大道。

楊文俊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