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問題 三之三】本港住屋不時被指供不應求,樓價高踞不下;惟有業內人士踢爆,差餉物業估價署對私人住宅空置率的計算粗疏,令空置單位數目或嚴重被低估,加上現時欠缺北水托市,實際私樓為求過於供。本報日前抽查部份新盤空置率,發現丟空情況嚴重,有屋苑取得入伙紙五年仍未開售;亦有樓盤雖「開售」六年,仍是零成交。
據差估署統計,全港私人住宅空置率過去五年僅介乎3.7%至4.3%,即約4.2萬至5.1萬個單位。惟知情人士透露,現時統計乃由每年年底進行樓宇普查而成,落成三年內的樓宇會計算在內。然而,對落成三年或以上已評估過差餉的私人住宅單位,電腦只會按十八區作隨機抽樣,抽出相等於該區私人住宅單位總數的3%,並向大廈管理處、業主和佔用人蒐集資料,或以派員視察的方法進行調查,當中相關統計並不將新界村屋或丁屋列入調查範圍。
記者再翻查2011年人口普查及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作數據對比,當中「無人居住的屋宇單位」一項在兩次統計中,分別是7.8%及7.7%。按照2016年調查中期人口統計的單位總數,佔總單位數目約10.18%作計算,並按比例相乘作推測,實際上全港「無人居住的屋宇單位」粗略估計或多達22萬伙,比差估署數據多達四倍。
據本報抽樣調查部份新盤的銷售情況,亦發現空置嚴重。主打中高檔洋房的沙田九肚山豪宅區,自2016年來8個新盤先後開售,供應897伙,當中7個屋苑共631伙已屆現樓,惟僅沽246伙,空置率達六成。
中科監測主席潘焯鴻批評,本港私樓空置率一直被低估,惟林鄭仍撤一手空置稅辣招。發展商亦樂於「扣貨」,善價而沽,「發展明日大嶼、土地大辯論根本就係偽命題,只要林鄭徵收一手空置稅,樓價實跌。點解草案去到二讀都要撤回?因為觸及發展商利益囉。」
記者 潘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