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持續調整,資金湧入新興市場的趨勢會否受到影響?去年A股受惠於國際資金大舉湧入,今年首季雖然有調整,但就筆者接觸所見,外資對於中港股市仍然感興趣。但更重要的或許是內地資金的取態。
隨着A股市場日益開放,南下來港的資金逐漸增加,長線而言,北水增持港股的趨勢似乎不變。原因是中國的人口眾多、國民儲蓄率又高,但可選的投資渠道就不太足夠。
早在2007年我們已在談論直通車,所以對內地投資者而言,香港並不是一個全新市場。再者,如今A股市場跟10年前已有很大分別,以往炒味濃,由細價股主導,近年則漸漸由白馬股(即優質大型股)領導大市,這些公司的盈利增長更加穩定,反映市場的投資風格已出現重大轉變。
筆者認為,整體上最近的波動屬於健康調整,並沒有熊市或崩潰的迹象,大市仍有結構性增長。相較於成熟市場,中港市場的估值仍然落後,加上市場資金仍然充裕、選擇又不多,這些因素相信都會支持後市走勢。
早在去年底開始,筆者基於估值理由,已陸續減持部份醫療保健、工業、科技股,並轉為增持一些能受惠於「後疫情時代」的行業,例如本土旅遊及消費,希望能受惠於這類股份的盈利回升。由於海外疫情持續嚴重,國際旅遊暫仍然停頓,中國消費者集中在內地尋找旅遊目的地,刺激相關行業前景。
至於大家都關心的互聯網及科技股,由於我們仍未看清楚算監管政策的去向,因此暫不會對科技股太過進取。的確,過往數年科技龍頭一直都取得亮麗成績,原因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已放慢下來,各類行業也日趨成熟,所以企業更多的增長是來自於市場佔有率之擴大。我相信中國科技巨頭的滲透率仍有上升空間,而且監管當局只是希望整頓行業,而不是打壓行業,所以我們不排除在監管條文陸續出台後,市場或會趨向正常化,估值回落而核心增長仍然存在的科技股龍頭,屆時或將現吸引力。
鍾秀霞
安聯投資高級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