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武漢肺炎疫情持續緩和,昨日新增七宗確診,包括四宗輸入及三宗本地有關連個案,並無源頭不明個案,累計個案11,532宗,另有少於10宗初步確診。新增的三宗本地個案,為前日確診的豐澤電器32歲男售貨員(11512號)的妻子和兒女,該戶一家四口中招,當中僅12日大男嬰更成為本港最年輕患者,現時情況穩定。有醫生指四人發病日期相近,估計男嬰是被家人傳染;男嬰需否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則要視乎其病毒量、病情,以至肝腎承受藥物的能力而定。
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該一家四口最先發病是任職豐澤銷售員的父親,他3月30日發病;其31歲妻子(11529號)沒有病徵,3月23日入院分娩檢測時呈陰性;7歲女兒(11530號)4月5日發燒;12日大初生兒子(11531號)4月4日咳嗽,四人居於油塘邨華塘樓。男嬰及家人正在聯合醫院治療。本港上一名最細確診者為一名14日大男嬰(10253號),1月27日確診,屬機場三跑地盤群組。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認為,男嬰經母體感染機會極微,除非在臍帶血、胎水、胎盤等找到武肺病毒,才算有足夠證據。他指該一家四口發病日期接近,估計家居環境傳染機會較大,其中男嬰3月24日出生後返回住所居住,直至4月5日始發病,靳相信男嬰是被帶有病毒的家人傳染,「例如抱抱、錫個BB,甚至係幫BB換片,都有機會將病毒傳畀小朋友……而BB仔係唔會戴到口罩,所以好容易被傳染」。
靳又稱,男嬰父親潛伏期間,3月27日偕妻兒到觀塘母嬰健康院檢查,若曾長時間逗留,或與其他家長及嬰兒處於同一公共空間,不排除有傳播風險,「醫護人員有着保護袍就唔會受感染,但一般家長同小朋友就會有擔憂」,當局或需考慮強制檢測。
僅12日大的染疫男嬰是否適合服藥,靳認為需視乎男嬰體內病毒量、病情、肝腎發育程度等,衡量其承受藥物的能力,「有時可以調較藥量處理到」;惟過往病例顯示,染疫嬰兒症狀輕微,很快康復,未必需要服藥。
男嬰入院期間,母親不能餵哺母乳,靳指醫院會為嬰兒調配奶粉,惟母親的母乳量或會隨時間減少,宜保持「泵奶」直至嬰兒康復,再餵哺母乳,「當然前提係媽媽都要完全康復」。
靳又提醒要關注初生嬰兒的情緒,「BB已經見過爸爸媽媽,有個連繫,嚟緊一段時間見唔到家長,可能起初唔太適應,會比較難湊」。他呼籲家長不應忽視初生嬰兒任何病徵,若有任何不妥宜盡快求醫。
聯合醫院回覆指男嬰與家人現於該院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醫院會根據患者病情及感染風險等,有需要時安排母親及其子女於同一病格進行隔離治療,但院方並無交代男嬰的治療方法。 衞生署稱觀塘母嬰健康院已清潔消毒,所有員工檢測呈陰性,今日如常開放。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去年3月曾表示,醫管局就武肺兒童患者發出臨床指引,若患者12歲或以下,會以支援性治療為主,包括照肺及驗血,盡量不用抗病毒藥物,因為兒童一般病徵輕微,若情況嚴重才會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
英國《太陽報》曾報道,當地有嬰兒出生數分鐘後檢測確診,相信是全球最年輕患者。醫學文獻大多指出,初生嬰兒在母體感染僅理論上有可能,如武肺病毒或會破壞胎盤,令母親及胎兒的血液流動出現異常,但實際病例極之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