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今期綜合了幾點買保險的小知識,幫助讀者獨立思考,選擇對自己最好的保障。
1. 市場上的大額的住院醫療保險,每年可以賠償數千萬元,聽落吸引,但你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大的賠償額呢?這類保險的保費將會隨年齡而每年增加。年紀大的時候,保費負擔將非常沉重。
2. 客戶往往誤會了整份保單的回報率。一份有儲蓄成份壽險的每年/月保費中,先要扣除保險成本(相關死亡率),再扣除保險公司的營運成本後才計算回報。如果閣下每月付保費1,000元,當中可能只有約700元會有回報。還有一點:保單內所有醫療、危疾、意外等附加保障(如有)是不帶回報的。可惜不少客戶誤以為每年/月自己所付的全數保費有約3厘回報,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3. 普通人其實用不着買終生壽險(Whole Life)。其實到了65歲後的人生責任(如:供樓、子女教育等)已經完成,買一份定期壽險(Term Life)保到65歲已經足夠了。
4. 客戶經常被誤導,以為Term Life 的保費會按年齡遞增,最後高至難以負擔。其實香港市面上一早就有Term Life 是以均衡固定保費(level premium)保到65歲,而且可以網上自己購買,非常平、非常方便。
5. 客戶以為斷供Term Life是沒有損失,因為Term Life沒有儲蓄成份。這個說法有問題!因為保費每年是固定的,這意味着你早期付出多於你真正要付的保費,這些多付的保費給你在後期使用。如果你在早年斷單,將損失了留作日後使用的保費。
買保險時切勿太快下決定, 「貨比三家」仍然是金科玉律。
金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