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的中史教科書,有幾段歷史都改得面目全非。鴉片戰爭、六七暴動、六四鎮壓。
「六四在最新的教科書這樣描寫:中央與學生對話失敗後,至6月4日凌晨,政府下令軍隊進行清場,以武力驅散示威學生和群眾,運動最終平息。」
這段描述「離譜位」有幾個:對話失敗,原因是甚麼?是學生要求太高?還是李鵬態度太囂張?中央壓根沒有打算滿足學生要求?另外,為何沒有提到政府定性天安門的學運是「動亂」,引發更大民怨?
最出位當然是「武力清場」去取代「屠城」、「血腥鎮壓」這些字眼。但這種事經不起推敲:用甚麼「武力」清場?水炮車又係武力,搭膊頭好Friend護送離場也算是一種清場,用大聲公雷射筆也算是「武力」,用槍、坦克,也是武力囉。
官方想對歷史塗脂抹粉,我們都知道這是「無可奈何」,問題是,不要做幫兇。那個叫劉智鵬的在嶺南大學好像是甚麼歷史系的教師,而他面對這種「改編」史書,居然可以讚嘆「這些字眼描述六四合適,屬事實陳述,『幾合理、深淺合適』,不會引起太多『不必要的猜想』。」
請問講完還是不知道「武力清場」指甚麼,更不要提「真槍實彈」、「出動到坦克」這些重要訊息。如果不是出動到真槍實彈、出動到坦克鎮壓,死傷那麼多人的話,為甚麼香港市民會甘冒風雨出席64的燭光悼念集會?
敢問這位劉智鵬,如果「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也是這樣教可以嗎?
「日軍和中國守軍對話失敗,以武力入城並且清場。」完全不提這是一場「屠殺」。
下一站,還可以改編那段歷史為政治服務?
太平天國?義和團?統統變成愛國反帝反殖的戰爭?秦朝的定位評價?或許要加強中史書內「宦官」的角色,未來這種人多的是啊!